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沈沈。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商山包围着楚国和邓国的地方,浓密的翠绿中弥漫着深深的沉静。
驿道上的飞泉洒落,关门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深远。
野花盛开在古老的城堡,行走在林间的人发出回响。
春天的木屋常常被雨水笼罩,山城的白天也仿佛要变得阴沉。
红色的泉水通向虢略之地,白色的羽箭直指荆岑山。
如果见到西山的清爽景色,应当理解黄绮等人隐居的心境。

注释

商山:位于陕西省,古代地名。
楚邓:楚国和邓国,古代的两个国家。
积翠蔼沈沈:形容山色浓郁,如同烟雾般深沉。
驿路:古代传递公文、信件的道路。
关门:指城门。
古戍:古代的军事要塞或城堡。
行客:过路的旅客。
空林:寂静无人的树林。
板屋:用木材搭建的房屋。
虢略: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白羽:这里可能指代箭矢,因其尾部装饰白色羽毛。
荆岑:荆山和岑山,都是古代的山名。
西山:泛指西方的山,也可能有特定的地理位置。
黄绮:指汉初的商山四皓,四位避世隐居的高士。
心:这里指的是他们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山水画面,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诗人运用丰富的地理环境和细腻的景物描写,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捕捉,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沈沈。”开篇即以壮丽的山势勾勒出画面,同时“积翠”二字生动地形容了一层层叠加的绿色,给人以深远和沉郁之感。

“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这里的“驿路”暗示了离别的行旅,“飞泉”则增添了一份动感,同时与“落照深”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氛围。

“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诗人通过鲜活的野花和古老的戍楼,以及行客在空旷的森林中留下的回声,传递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独自旅行者的孤寂。

“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这里的“板屋”、“春雨”和“山城昼阴”,都在强调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别离带来的是不仅是环境上的变化,更有情感上的阴霾。

“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这两句诗描写了水流和鸟飞的景象,其中“丹泉”、“白羽”都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虚略”和“抵岑”则传达了一种探幽寻胜的意境。

最后,“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这里的“西山”和“黄绮心”,都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怀和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沟通与共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送别时复杂的情感,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美景深切的怀念。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送祢郎中

东郊春草色,驱马去悠悠。

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早晚方归奏,南中才忌秋。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候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送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