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九赴任安阳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魏国在刘后之后,文雅之士变得稀少。
漳河依旧流淌,你继承了清正之风。
田间小路铜台下,街巷金虎之中,你的名声流传。
送别的车队满溢灞上,轻骑离别出函谷关东。
虽相隔千余里,但愿西园的明月共照你我。

注释

魏国:古代的一个国家,这里指曹魏。
刘后:指刘备,与曹操并列为三国时期的君主。
文雅空:指文化或有才学的人变得稀少。
漳河:中国的一条河流,位于河北省南部。
之子:对人的尊称,此处指诗人要赠别的友人。
清风:比喻清正廉洁的品质。
阡陌:田间小路。
铜台:古代建筑,曹操曾在此宴请群臣。
闾阎:泛指民间或平民居住的地方。
金虎:此处可能指代富贵之地或权势之家。
灞上: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常用于送别的场景。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相去:相距。
西园:可能指曹魏时期的皇家园林,也可能象征共享的回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宁静与雅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来表达送别之情。首句“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寂寥而不失文雅,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美学理念。接下来的“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则将这种氛围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传统与精神的延续。

中间两句“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通过对古代城郭建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宏大气魄。紧接着的是“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则具体展现了送别之情,以及人马离去的场景。

最后,“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通过对远方相望、共赏明月的情境,表达了一种超越空间距离的精神连结和共同感受。这不仅是对送别之情的抒发,也象征着诗人与被送别者的心灵沟通。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古代文人在面对离别时那种淡定而又充满情感的态度。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哭祖六自虚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

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

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

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

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

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

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

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

乍失疑犹见,沈思悟绝缘。

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

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

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

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

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

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

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

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哭褚司马

妄识皆心累,浮生定死媒。

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故有求仙药,仍馀遁俗杯。

山川秋树苦,窗户夜泉哀。

尚忆青骡去,宁知白马来。

汉臣修史记,莫蔽褚生才。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晓行巴峡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