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德行谁能冠四科,将兴将废道云何。
百年诗酒晋元亮,万世功名汉伏波。
高枕林泉闲梦少,出门风雨落花多。
人生转眼荣枯易,未必金章胜绿蓑。
诗人于石在这首诗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造诣,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意境。开篇即问“德行谁能冠四科”,直指古代士子通过四书五经的学习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追求。紧接着,“将兴将废道云何”则是对历史潮流变迁的一种哲学反思,表达了对于历史兴衰无常的感慨。
“百年诗酒晋元亮,万世功名汉伏波”两句,通过对晋代文学家元好问(字元亮)和西汉名将伏波的引用,展示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元好问以其清贫自守著称于世,而伏波则是西汉初年的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两人各有千秋。
“高枕林泉闲梦少,出门风雨落花多”表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不易。高枕即卧榻,林泉则是山中清泉的美好环境,而“闲梦少”则透露了一种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情怀。相对而言,“出门风雨落花多”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不顺和无常,风雨象征着世事变幻,落花则是美好易逝的象征。
最后,“人生转眼荣枯易,未必金章胜绿蓑”一句,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成败和功名价值的看法。金章指的是皇帝赐给官员的金印,而绿蓑则是古代隐士所居之地,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荣华富贵如同枯叶般易逝,但归根于自然、平淡生活却能恒久不衰。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功名与德行、世俗与隐逸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不详
文章何必拟卿云,笔砚无功钱有神。
明月能招山入户,幽花不与世争春。
百年亭馆几兴废,十载交游半故新。
过眼荣华何足较,青门试问种瓜人。
处士柴桑屋,将军细柳营。
穷通观世变,离合见人情。
花不求春艳,器当思晚成。
窝中足安乐,何必传无名。
依依柳色黯江亭,酒味离愁孰重轻。
携手忍看分手处,别时争似见时情。
百年离合悲欢事,一笑东西南北程。
芳草斜阳渺无际,何当重问白鸥盟。
大儿不学小儿痴,四十头颅已可知。
道胜自然贫亦乐,气充不与貌俱衰。
三杯徐邈圣贤酒,一卷渊明甲子诗。
满眼世情从厚薄,此心当与古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