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簿正父子和诗(其二)

谁把蛩吟过草堂,烨然引玉照奚囊。

喜看彪固能联笔,愧杀曹刘有短墙。

千古风骚几绝响,一壶冰雪忽增光。

客来谩寄山中稿,莫笑梅花只淡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是谁在草堂外让蟋蟀的歌声回荡,明亮如玉照亮了诗人的口袋。
欣喜地看到彪炳文采的人能一同挥毫泼墨,让我深感惭愧,曹刘之辈也有他们的不足之处。
千百年来的文学创作几乎已无新声,但此刻一壶冰寒之酒却增添了光彩。
客人来访时不妨随意寄上山中的诗稿,别笑话梅花只是素雅的装扮。

注释

蛩吟:蟋蟀的鸣叫声。
烨然:光明灿烂的样子。
彪固:形容文采出众。
曹刘:指曹植和刘桢,均为古代著名诗人。
绝响:极罕见的声音或事物。
冰雪:比喻高洁的品格。
谩寄:随意或漫不经心地寄送。
淡妆:比喻梅花朴素的花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艾性夫的作品,名为《酬杨簿正父子和诗(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在赞美友人的文学才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自谦之意。

首句“谁把蛩吟过草堂”以蝉虫鸣叫比喻友人在草堂中吟咏诗篇,显示出一幅生动的书房景象。紧接着“烨然引玉照奚囊”,则是形容诗人的文思泉涌,如同烨热的火焰能熔化金属一样,将文学才华展现得光彩夺目。

中间两句,通过对古代文学巨匠彪、固等人的赞美,以及对曹操、刘备的自谦,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和自我能力的不自满。其中“喜看彪固能联笔”表现出对后辈继承先贤文学遗产的喜悦,而“愧杀曹刘有短墙”则是谦虚之语,认为自己的才华尚未达到古人那样的高峰。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写作状态。“千古风骚几绝响,一壶冰雪忽增光”中,“千古风骚”指的是历代流传的美丽文章,而“一壶冰雪忽增光”则形容诗人心中突然涌现的灵感,如同寒冷的冰雪突然间发出夺目的光芒,生动地描绘了文思如泉涌出的情景。

最后两句“客来谩寄山中稿,莫笑梅花只淡妆”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作品评价,以及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持保留态度。其中,“客来谩寄山中稿”可能是在说友人来访时带来了作品,而“莫笑梅花只淡妆”则是自谦之词,认为自己的诗作如同梅花一般虽然朴素却自有一番风味,不必过分贬低。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文学才华的赞赏,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谦之意。

收录诗词(337)

艾性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酬杨簿正父子和诗(其一)

落落冥鸿惜羽毛,黄尘不把涴青袍。

关西夫子经犹在,水北山人价自高。

吾道不昌该气数,密林虽寂少风涛。

半园花木能招隐,早晚相从问种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酬邻僧惠古杭芦管兔毫

黄芦笠泽剪秋雨,褐兔中山俘饱霜。

千里能随云衲远,数君肯顾草庐荒。

无情书传方高阁,何处尘埃有画墙。

留与素翁修菊谱,寒花吹入墨云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酬庭翠陈善夫

家在文昌古堰西,红蕖环映碧涟漪。

饱钟天地清脾气,厌作江湖近体诗。

雪茧草书香不断,玉壶冰壑梦相随。

自怜未到参禅处,欠问彭城老祖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撚髭

细撚寒髭缕缕霜,未须惆怅惜流光。

近山归鹭分明白,过雨斜阳浅淡黄。

春入桑榆花影瘦,门无车马草心长。

暮年一卷参同契,觅得安神不老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