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圆融无际大无馀,万象森然本不癯。
百圣渊源端有在,六经芳润几曾枯。
人于心上知洆处,古在书中非远图。
会到一源惟太极,包牺原不与今殊。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金履祥的作品,题为《奉和鲁斋先生涵古斋诗二首(其一)》。诗人以圆融无边的大宇宙为背景,强调万象森然的生命力,暗示了万物根源的深邃。他提到百圣智慧的源泉是真实存在的,六经经典富含滋养,从未枯竭。接着,诗人指出人们通过内心反思来理解真理,而古代智慧并非遥不可及,只需深入书卷中探寻。最后,诗人认为万物的源头归于太极,伏羲的智慧与当今并无本质差异,体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敬仰和对道统传承的认同。整首诗语言凝练,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学术源流的深刻理解。
不详
临海关东水满湖,书堂新上赤城图。
地居郊左宜芹藻,天锡奎章示楷模。
王谢后前传正印,东南邹鲁定同符。
谁终溅起平湖水,雨我公田几万夫。
生平杖履未东湖,喜自师门见画图。
堤贯横桥分半水,规方盈尺已全模。
衣冠上蔡存遗绪,弦诵濂溪可合符。
此地先生开道脉,尚迟从往我非夫。
石笋孙枝萃众芳,少推夙慧映诸郎。
故家文献典刑在,前辈风流气脉长。
误把一编黄纸册,未沾数寸绿袍香。
同云惨澹西原路,赖有遗编死不亡。
每侍图书右,令人俗虑空。
隐忧惟世变,卧病亦春融。
圣处一言敬,天然万理中。
音容今永已,哀痛隔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