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开汤村运盐河雨中督役

兴事常苦易,成事常苦难。

不督雨中役,安知民力殚。

年来上功勋,智者争雕钻。

山河不自保,疏凿非一端。

讥诃西门豹,仁智未得完。

方以勇自许,未恤众口叹。

天心闵劬劳,雨涕为汍澜。

不知泥滓中,更益手足寒。

谁谓邑中黔,鞭箠亦不宽。

王事未可回,后土何由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翻译

开始的事情常常容易实现,但完成的事情却常艰难。
不亲自监督雨中的劳役,怎能了解百姓的辛劳已尽。
近年来,人们争相追求功名,智者也在不断竞争进取。
国家的山河需要保护,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单一。
批评西门豹,是因为他的仁慈和智慧还未达到完美。
他自视勇敢,却忽视了众人对他的指责。
上天怜悯人们的辛勤,雨水化作泪水涟漪。
未曾想到,在泥泞中,双手双脚更加寒冷。
谁说城中之人生活困苦,对待百姓的苛责并未减轻。
国家事务不能随意改变,大地如何才能干涸?

注释

兴事:开始的事情。
督:监督。
殚:竭尽。
功勋:功绩、成就。
雕钻:竞相追求。
疏凿:解决问题的方法。
西门豹:古代贤臣,以治水有方著名。
仁智:仁慈与智慧。
自许:自认为。
涕:眼泪。
泥滓:泥浆。
黔:比喻贫穷。
鞭箠:鞭打。
王事:国家事务。
后土:大地。
乾:干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子瞻开汤村运盐河雨中督役》。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他指出,兴办工程往往看似容易,但真正完成却困难重重,尤其是雨中的劳役,难以想象百姓所承受的辛劳。诗人批评那些只顾追求功勋的人,忽视了山河的保护和民众的福祉,将西门豹式的仁智视为不完整。他自责未能体恤众人,感叹天意怜悯勤劳之人,却仍见他们在泥泞中受寒。他对苛政的鞭策表示不满,认为即使在艰难的王事中,也应给予百姓更多的宽容。整首诗寓含着对社会公正与民生的关注,体现了苏辙深厚的道德关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子瞻东阳水乐亭歌

君不见武安前堂立曲旃,官高利厚多忧患。

又不见夏侯好妓贫无力,帘箔为衣人莫识。

两人操行虽不同,辛苦经营实如一。

不如君家激水石中流,听之有声百无忧。

笙竽窈眇度溪谷,琴筑凄咽穿林丘。

高人处世心淡泊,众声过耳皆为乐。

退食委蛇石上眠,幽音断续床前作。

正如古人乐易多欢娱,积土为鼓块为桴。

但能复作太古意,君家水乐真有馀。

形式: 古风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

骏马七尺行冯冯,晓出射兽霜为冰。

荻园斫尽有枯蘖,束茅吹火初如灯。

乍分乍合势开展,苍烟被野风腾腾。

黄狐惊顾啸俦侣,飞鸟先起如苍蝇。

须臾立旆布行伍,有似修蟒横冈陵。

苍鹰猛兽出前后,缺处已挂黄麻罾。

回风忽作火力怒,平地一卷无疆塍。

商辛不出抱宝死,曹瞒逸去燋其肱。

投身误喜脱灰烬,闯首旋已遭侵凌。

何人上马气吞虎,狐帽压耳皮蒙膺。

开弓徐射叠双兔,拥马欢叫惊未曾。

举鞭一麾百夫进,击鼓再发箭举掤。

去如飞虻中如电,获若雨兽膏流渑。

肉分麾下饱壮士,皮与公子留缣缯。

纵横分裂惠村坞,尚有磊落载后乘。

吾兄善射久无敌,是日敛手称不能。

凭鞍纵马聊自适,酒后醉语谁能应。

健儿击搏信可乐,主将雄猛今谁胜。

胸中森列万貔虎,嗟世但以文儒称。

安得强弓傅长箭,使射蔽日垂天鹏。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和子瞻玉盘盂二首(其一)

千叶团团一尺馀,扬州绝品旧应无。

赏传莒国迁钟虡,移忆胡僧置钵盂。

丛底留连倾凿落,瓶中捧拥照浮屠。

强将绛蜡封红萼,憔悴无言损玉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和子瞻记梦二首(其二)

蟋蟀感秋气,夜吟抱菊根。

霜降菊丛折,寸根安可存。

耿耿荒苗下,唧唧空自论。

不敢学蝴蝶,菊尽两翅翻。

虫冻不绝口,菊死不绝芬。

志士岂弃友,列女无两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