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煜的《浣溪沙·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李煜擅长运用鲜明、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比和想象的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首句“转烛飘蓬一梦归”,烛光摇曳,仿佛人在梦中漂泊,醒来时才发现一切都像过眼云烟。这里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奈与怀念。
“欲寻陈迹怅人非”,诗人想要寻找往昔的痕迹,却又感到那些记忆中的人已经不复存在,这里体现了时光易逝,人事难得再次相聚的感慨。
“天教心愿与身违”,天意与个人愿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无力改变时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月光下,池塘水面平静无波;花开满径,楼阁间透过斜阳;诗人登上高处,不顾衣服被花瓣沾湿。这几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美好景物中的超然忘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李煜特有的情怀和艺术风格。
不详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馀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