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其一)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翻译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身盖罗织的锦被也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愉。
不该独自一人登楼凭栏远望,引起对故国的无尽思念和感慨。离开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过去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

潺潺:形容雨声。
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罗衾: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一晌: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凭栏:靠着栏杆。
江山:指南唐河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词人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愁、怀念旧时之情的词作。诗中的意境浓郁,语言优美,充分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两句描绘出一幅细雨绵绵、春色朦胧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愁绪气氛。这里的“春意”并不单指季节之转,更蕴含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三句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夜深人静之际,只有薄被难以抵御的寒冷和那不断重温的美好梦境,才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慰藉。

“独自暮凭阑,无限江山”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独立于高阁之上,对着辽远的江山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这里的“无限江山”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最后,“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三句表达了离别之易与相见之难,以及时间流逝带走了所有美好的哀愁。这里的“流水落花”是对过往美好时光消逝不再的无奈感慨,而“春去也,天上人间”则更深一层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易逝的深刻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巧妙借用,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令(其二)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望远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馀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台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形式: 词牌: 望远行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菩萨蛮(其一)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