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

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

谁知蟠木材,得性无人境。

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岭。

饥貁入山厨,饮虹过药井。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风景。

游目来远思,摘芳寄汝颍。

形式: 古风

翻译

隐士坚守宁静淡泊,春日山林愈发清幽。
谁能料想这平凡的木头,却在无人之境找到了自我。
座位旁边泉水从洞中涌出,竹林上空云雾缭绕。
饥饿的野兽进入山中小屋,饮下彩虹般的井水。
前方小溪适合自由自在,仲月时节景色宜人。
放眼远望引发深思,采摘花香寄给你,颖州的友人。

注释

恬泊: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
春山:春天的山林。
蟠木材:普通的木头。
无人境:无人打扰的地方。
座隅:座位旁边。
洞:山洞。
竹上云:竹林上的云雾。
药井:有药草的井。
前溪:前方的小溪。
仲月:农历每月的中间月份。
游目:远眺。
汝颍:汝州和颖州,古代地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的宁静生活和他与自然的融合。开篇"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表达了隐者选择远离尘嚣,住在清幽的山中,享受着春天的宁静与纯净。

"谁知蟠木材,得性无人境"则揭示了隐者的生活哲学,他珍视自然界赋予他的简单材料——如蟠木,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人生境界。

在"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岭"中,诗人细腻地描绘了隐者居所的景象,泉水从岩石间流出,云雾缭绕于竹林之上,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意境。

接下来的"饥貁入山厨,饮虹过药井"则展示了隐者的自给自足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即使在饥饿的时候,也能从大自然中找到食物,而"饮虹"一词更是富有诗意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依赖。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风景"这两句则描绘了隐者在山中的悠然自得,他享受着溪水边的自由和春季良好的风光。

最后,"游目来远思,摘芳寄汝颍"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摘取鲜花寄托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汝颍"指的是受赠者,而"摘芳"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传递。

整首诗通过对隐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寄时校书

蓬莱紫气温如玉,唯予知尔阳春曲。

别来几日芳荪绿,百花酒满不见君,青山一望心断续。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其一)

长安不可望,远处边愁起。

辇毂混戎夷,山河空表里。

黄云压城阙,斜照移烽垒。

汉帜远成霞,胡马来如蚁。

不知涿鹿战,早晚蚩尤死。

渴日候河清,沈忧催暮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其二)

愁看秦川色,惨惨云景晦。

乾坤暂运行,品物遗覆载。

黄尘涨戎马,紫气随龙旆。

掩泣指关东,日月妖氛外。

臣心寄远水,朝海去如带。

周德更休明,天衢伫开泰。

形式: 古风

天门谷题孙逸人石壁

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

主人卧磻石,心耳涤清晖。

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云栋綵虹宿,药圃蝴蝶飞。

恶嚣慕嘉遁,几夜瞻少微。

相见竟何说,忘情同息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