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松竹二首(其二)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

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我喜爱坐在前屋檐下,也喜欢卧在北窗旁边。
窗户旁的竹子常有好风,屋檐下的松树又有美好的色彩。
在这里静静地思考,世俗的烦恼随之消散。
这些植物看似无感情,但对我来说却有所收获。
由此可知,性格相近的喜好,不一定要在动的生物和静的植物之间区分。

注释

坐爱:喜欢坐着。
前檐:房屋的前檐。
卧爱:喜欢躺着。
北窗:北面的窗户。
窗竹:窗户旁边的竹子。
嘉色:美好的色彩。
幽怀:深沉的情感或思绪。
俗念:世俗的烦恼或杂念。
随缘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消散。
在尔:在你们(指植物)那里。
有得:有所得到或领悟。
性相近:天性或喜好相似。
动与植:活动的生物和静态的植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玩松竹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 这两句直接表露了诗人对家中的檐下和窗前的特殊情感。檐是屋檐的简称,通常指的是屋顶伸展出来覆盖墙面的部分;北窗则是房子朝向北方的窗户。这两处都是诗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方,因此成了他情感寄托的对象。

"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这里描写的是窗前竹子的随风摇曳和檐上松树的美丽姿态。“好风”指的是春天那种温柔宜人的微风,而“嘉色”则形容松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样子。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悦。

"幽怀一以合,俗念随缘息。" 这两句是说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这静谧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他的世俗烦恼也随着这种境界的达到而得到宁静。

"在尔虽无情,于予即有得。乃知性相近,不必动与植。"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物象的深刻理解。他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没有情感,但它们给他带来了内心的满足和喜悦。这也说明了诗人的性格与大自然是相通的,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行动或强迫去寻求与之相合。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是白居易擅长的田园诗风格。它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

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

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

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

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画竹歌

植物之中竹难写,故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竦。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埼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形式: 古风

知足吟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形式: 古风

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兼睹新诗吟讽通宵因寄八韵

日暮心无憀,吏役正营营。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

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馀清。

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

使我灵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听韶濩,可使心和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