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一探寂灭宗,一透铅汞关。
菩提悟非树,刀圭诧灵丹。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
儒先著明训,整辔皇路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的作品,属于中唐以降文人墨客之间互相唱和的诗歌。全诗围绕“仙佛各有门”这一核心思想展开,探讨的是道法与佛教修行之道,以及儒家学说的关系。
首句“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表达了对不同宗教、哲学体系的尊重和理解,同时暗示着诗人对于这些高深莫测的修行之道有所探求,但并未明确倾向于某一门派。
接着“一探寂灭宗,一透铅汞关”则是对佛教中“寂灭”(涅槃)的追求以及道教炼丹术中的“铅汞”之物质与精神双重解脱的探究,表现了诗人对于不同修行方法的了解和尝试。
“菩提悟非树,刀圭诧灵丹”中,“菩提”源自佛教,是指觉悟或智慧的果实,这里强调了修行之道并不仅限于坐禅之下;“刀圭诧灵丹”则是对道家炼丹术中的药物与内丹之学的描绘,通过“诧”字表达了一种口授秘诀、神秘莫测的修行状态。
“槁形付尘幻,蜕骨冲飞翰”则是诗人对于个人肉身消逝、灵魂超脱尘世的向往,以及通过修行实现精神层面的自由和解放。
“咄咄亦奇事,讵惮力到难”表达了对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修行之道保持一种敬畏与好奇的情感,而非恐惧或退缩。
最后,“儒先著明训,整辔皇路安”则是诗人对于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通过这种修养来达到内心平静和社会秩序稳定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多元宗教与哲学体系的广泛涉猎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墨客之间对于精神修养、生命意义等问题的共同兴趣和探讨。
不详
书法严贬褒,明辨邪正根。
寒暑自迭禅,日星常与存。
浮云岂不翳,昭晰谁其昏。
笔削匪烂报,执拗开乱原。
礼乐节性情,工夫贵深省。
爱亲笃冰履,酬世尚锦絅。
勿任忘与助,一敬收众骋。
威仪筋骸束,趣味精神领。
相彼屋漏中,森若指见炳。
穷达付天分,灵光勿随境。
诗道发金石,世苦壁听讹。
正色落刍荛,一掬真意多。
众窍本虚寂,其如天籁何。
不悟康衢谣,不识黍离歌。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
画画妙理具,森立河图文。
宇宙斡生意,日月宁辞奔。
乘承著不息,反穷性存存。
透彼名利关,洞此道义门。
用功不精密,频复何由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