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黻的作品,属于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世间喧嚣与真意不为人所理解的感慨。
"诗道发金石"一句,以比喻手法强调诗歌的力量和价值,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接下来的"世苦壁听讹"则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真理或美好事物的无知与误解,人们如同在墙内倾听外界传来的谣言,不得其真。
第三句"正色落刍荛,一掬真意多"表达了诗人希望以直白之色(正色)去掉世间的虚假和迷雾,只留下纯粹真挚的情感。这里的“一掬”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
"众窍本虚寂,其如天籁何"则进一步强调世间万物原本清静无为,却被各种干扰和误解所遮蔽,诗人质疑这些干扰是否能像天籁(自然界的清音)一样纯净。
最后两句"不悟康衢谣,不识黍离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流行的俗语与歌谣缺乏理解和共鸣,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质疑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冲突,以及对于纯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