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

江城八月枫叶凋,城头哦诗江动摇。

秋雨留人意恋恋,水风泛树声萧萧。

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

不如何逊在扬州,坐待梅花映妆额。

形式: 古风

翻译

八月的江城枫叶开始凋零,城头吟哦的诗人让江水也摇曳生姿。
秋雨绵绵,让人流连忘返,水边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声。
老者头戴纶巾,没有长远的打算,只能四处漂泊,做一名游子。
我不如何逊在扬州那样悠闲,只能静待梅花开放,映照在我的额头。

注释

江城:指代某个有江水的城市。
哦诗:吟诗或诵读诗歌。
摇:摇晃,这里形容江水波动。
秋雨:秋季的雨水。
意恋恋:依依不舍的心情。
水风:靠近水面的风。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远策:长远的计划或策略。
东西南北客:形容四处漂泊的人。
何逊:历史上的人物,此处用来对比。
坐待:静坐等待。
梅花:冬季开花的植物,象征坚韧和高洁。
妆额:妆饰额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江城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江城八月枫叶凋"写出了深秋时节,枫叶开始凋零,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城头哦诗江动摇"则通过诗人吟哦诗歌的动作,展现出他对眼前景色的感触,江水似乎也随着他的情感波动。

"秋雨留人意恋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的依依不舍,秋雨仿佛有意挽留,加深了他的离愁。"水风泛树声萧萧"以风吹落叶的声音,增添了离别的哀伤和寂静。

"纶巾老子无远策"中的"纶巾"是古代文士的服饰,诗人自称"老子",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却没有明确的去向或对策,只能任凭命运流转,成为四处漂泊的游子。"长作东西南北客"直接表达了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不如何逊在扬州,坐待梅花映妆额",诗人拿东晋文学家何逊的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想象如果自己处在何逊当年的扬州,也许能像他一样,在梅花盛开时,期待着佳人的妆饰映衬着梅花,聊以慰藉心中的孤独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离别之际的感伤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萤火

翩翩飞蛾掩明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形式: 古风

仙人手持白鸾尾,夜半朝元明月里。

羽衣三振风不断,下视银潢一千里。

玉轪载花分后前,欲落未落天恍然。

馀标从向人间去,乞与袁安破晓眠。

形式: 古风

穷腊见三白,江南无旧闻。

天上春已暮,尽日花缤纷。

平生虽畏寒,遇雪心所欣。

拥裘未敢出,投隙致殷勤。

窗户忽相照,川陵已难分。

二仪有巨丽,老我不能文。

高吟黄竹诗,薄暮心无垠。

浮屠似玉笋,突兀倚重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黄修职雨中送芍药五枝

微雨湿清晓,老夫门未开。

煌煌五仙子,并拥翠蕤来。

烟脂洗尽不自惜,为雨归来更无力。

老夫五十尚可痴,凭轩一赋会真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