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

谁将西子比西湖,此日凭栏一吊苏。

楼外江山依旧在,湖中歌舞几时无。

自怜白发千茎短,徒有丹心一寸孤。

归去九重如赐问,萧条今日在三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名为《六月三日登净寺望西湖》。诗中以西湖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苏轼的缅怀与感慨。

首句“谁将西子比西湖”,以古代美女西施与西湖相提并论,引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接着,“此日凭栏一吊苏”点明了诗人登高远眺西湖的同时,也追思起历史上的伟大文人苏轼,表达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楼外江山依旧在,湖中歌舞几时无”两句,描绘了西湖边楼台林立、江山不改的景象,同时也暗含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怀念与对当下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自怜白发千茎短,徒有丹心一寸孤”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面对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孤独,诗人感叹自己虽有赤诚之心,却难以改变现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归去九重如赐问,萧条今日在三吴”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担忧。他希望朝廷能够给予关注,同时预见到自己的未来可能会是孤独与落寞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收录诗词(33)

刘大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 字:时雍
  • 号:东山
  •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 生卒年:1436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送人还江西

黄金台下唱骊驹,送客南归万里馀。

一命未沾天子泽,满囊空载古人书。

暖侵山雪新晴后,春入江梅欲绽初。

宦况何如家食好,白云飞处是匡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李宾之再游西山韵

匹马迎风㧕外嘶,停鞭私语换前题。

千年故事怀江左,一路青山似镐西。

此地传闻曾见虏,何人谈笑合封齐。

感时无限伤春意,潦倒都因醉后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乙巳二月在闽雨中度福安县大岭

青春作客几经年,白发犹怜未息肩。

领得丝纶来远峤,不辞风雨度危巅。

半空云锁浑无地,一径人通直有天。

闻道前途山更险,及时须着祖生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闽中玄妙寺晚归偶成奉同行徐沈二公

清时作宦得閒游,更喜祗园景物幽。

山色连云迷晓径,松声绕涧杂寒流。

层台回首诸天近,半日凭栏百念休。

薄暮归来心更乐,离离禾黍万家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