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

周礼恤凶荒,轺车出四方。

土龙朝祀雨,田火夜驱蝗。

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

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

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

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

墐户催寒候,丛祠祷岁穰。

不妨行览物,山水正苍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遵循周代礼仪,救济饥荒和灾难,轻便马车驶向四面八方。
清晨祭祀土地龙,祈求雨水降临,夜晚点燃田火驱赶蝗虫。
秋风吹过,树木凋零,孤零零的村庄显得遥远,原野上草木转黄。
乌鸦在古老的城墙边乱叫,寒冷的麻雀聚集在空荡的粮仓。
农人穿过桑树林去送饭,鱼塘边鸟儿落下歇息在梁上。
傍晚炊烟袅袅的茅店映着月光,早晨枣林上覆盖着霜冻。
关门声催促着寒冬的到来,人们聚集在小庙祈祷丰收。
不妨漫步欣赏这景色,山水之间一片苍茫无际。

注释

周礼:古代的礼制。
恤:救济。
凶荒:饥荒灾难。
轺车:轻便马车。
四方:各地。
土龙:象征性的龙形土堆用于祈雨。
朝祀:清晨祭祀。
田火:田野上的篝火。
驱蝗:驱赶蝗虫。
木落:树叶凋落。
迥:遥远。
墐户:关闭门窗防寒。
寒候:寒冬。
丛祠:小型神庙。
祷岁穰:祈祷丰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寮友》,描绘了作者在执行公务时所见的乡村景象和民间风俗。诗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灾荒的应对措施,如“周礼恤凶荒”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土龙朝祀雨”象征祈求雨水以缓解旱情。“田火夜驱蝗”展现了古人用火光驱赶蝗虫的古老习俗。

诗人通过“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黄”描绘了秋意渐浓的田野景色,孤村、高原、落叶与枯黄的草木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画面。接下来的“乱鸦鸣古堞,寒雀聚空仓”则渲染了宁静中略带凄凉的气氛,乌鸦和寒雀的活动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桑野人行馌,鱼陂鸟下梁”描绘了农人们忙碌的劳作场景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而“晚烟茅店月,初日枣林霜”则展示了日暮和黎明交替时的宁静与冷清。最后,“墐户催寒候,丛祠祷岁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季节更替的顺应。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宋代农村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读山海经图

夏鼎象九州,山经有遗载。

空濛大荒中,杳霭群山会。

炎海积歊蒸,阴幽异明晦。

奔趋各异种,倏忽俄万态。

群伦固殊禀,至理宁一槩。

骇者自云惊,生兮孰知怪。

未能识造化,但尔披图绘。

不有万物殊,岂知方舆大。

形式: 古风

读书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

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

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

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

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

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

忘食日已晡,燃薪夜侵旦。

谓言得志后,便可焚笔砚。

少偿辛苦时,惟事寝与饭。

岁月不我留,一生今过半。

中间尝忝窃,内外职文翰。

官荣日清近,廪给亦丰羡。

人情慎所习,酖毒比安宴。

渐追时俗流,稍稍学营办。

杯盘穷水陆,宾客罗俊彦。

自从中年来,人事攻百箭。

非惟职有忧,亦自老可叹。

形骸苦衰病,心志亦退懦。

前时可喜事,闭眼不欲见。

惟寻旧读书,简编多朽断。

古人重温故,官事幸有间。

乃知读书勤,其乐固无限。

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又知物贵久,至宝见百鍊。

纷华暂时好,俯仰浮云散。

淡泊味愈长,始终殊不变。

何时乞残骸,万一免罪谴。

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

平生颇论述,铨次加点窜。

庶几垂后世,不默死刍豢。

信哉蠹书鱼,韩子语非讪。

形式: 古风

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

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

大圭虽不假雕瑑,但未磨砻出圭角。

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

先生示我何矜誇,手携文编谓新作。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

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

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

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

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

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

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

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

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形式: 古风

读徂徕集

徂徕鲁东山,石子居山阿。

鲁人之所瞻,子与山嵯峨。

今子其死矣,东山复谁过。

精魄已埋没,文章岂能磨。

寿命虽不长,所得固已多。

旧藁偶自录,沧溟之一蠡。

其馀谁付与,散失存几何。

存之警后世,古鉴照妖魔。

子生诚多难,忧患靡不罹。

宦学三十年,六经老研摩。

问胡所专心,仁义丘与轲。

扬雄韩愈氏,此外岂知他。

尤勇攻佛老,奋笔如挥戈。

不量敌众寡,胆大身幺么。

往年遭母丧,泣血走岷峨。

垢面跣双足,锄犁事田坡。

至今乡里化,孝悌勤蚕禾。

昨者来太学,青衫踏朝靴。

陈诗颂圣德,厥声续猗那。

羔雁聘黄晞,晞惊走邻家。

施为可怪骇,世俗安委蛇。

谤口由此起,口之若飞梭。

上赖天子明,不挂网者罗。

忆在太学年,大雪如翻波。

生徒日盈门,饥坐列雁鹅。

弦诵聒邻里,唐虞赓咏歌。

常续最高第,骞游各名科。

岂止学者师,谓宜国之皤。

夭寿反仁鄙,谁尸此偏颇。

不知呶呶者,又忍加诋诃。

圣贤要久远,毁誉暂諠哗。

生为举世疾,死也鲁人嗟。

作诗遗鲁社,祠子以为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