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自南阳至余郊迓焉首访谢公奄然相与流涕作是诗以写怀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彫胡。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郭门靠近汝河水,水面如镜映高楼。
骑马经过此地,尘埃洗净心情舒。
到了郊外遇见老友,泪湿衣襟情深厚。
神兽失去头角,只剩尾巴和身躯。
沟边树木无人砍,不再涂漆绘彩图。
并肩骑行却无言,文雅风度已消逝。
回到馆舍我做饭,雕胡米粥自温补。
暂且不要厌倦这聚会,时光匆匆岁月如流。

注释

郭门:城门外。
汝水:河流名。
镜色:水面反射的光亮。
尘襟:满身尘土。
荡已无:洗涤干净。
郊:郊外。
故友:老朋友。
沾襦:泪水打湿衣襟。
神物:神话中的动物。
丧头角:失去原有的威严。
沟木:路边的树木。
匠斲:工匠砍伐。
蓝与朱:涂漆的颜色。
并辔:并肩骑行。
斯文:文雅风度。
馆:客舍。
炊彫胡:煮雕胡米粥。
兹会:这次聚会。
日月易以徂:时光飞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梅尧臣从南阳出发迎接朋友的情景。首句“郭门临汝水”,点明地点在城门外的汝水边,环境清幽。接着,“镜色入高衢”运用比喻,形容水面如镜,映照着宽阔的道路,景象宁静。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描述了诗人和朋友骑马经过此地,旅途的疲惫和尘埃都被眼前的美景洗涤。然而,当他们在郊外相遇,面对老友,不禁泪流满面,情感深厚。“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暗指友人遭遇不幸,才华不再,只剩下躯壳。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感慨,如同被遗忘的木材,失去了原有的雕琢和色彩。接下来,“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写出两人因悲痛而无法言语,感叹世事变迁,文雅之风似乎已逝。

最后,诗人邀请朋友回家,共度时光,安慰彼此,“归来授予馆,自为炊彫胡”,表示愿意提供庇护,共度艰难。他劝慰朋友不要厌倦这样的相聚,因为“日月易以徂”,时光飞逝,珍惜眼前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友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永叔进道堂夜话

海风驱云来,池雨打荷急。

虚堂开西窗,晚坐凉气入。

与公语平生,事不一毫及。

初探易之奥,大衍遗五十。

乾坤露根源,君臣排角立。

言史书星瑞,乱止由不戢。

巨恶参大美,微显岂相袭。

陈疏见公忠,曾无与朋执。

文章包元气,天地得嘘吸。

明吞日月光,峭古崖壁涩。

渊论发贤圣,暗溜闻鬼泣。

夜阑索酒卮,快意频举挹。

未竟天已白,左右如启蛰。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永叔席上分韵送裴如晦

霜华夜夜浓,汴水日日减。

行迈唯恐迟,离怀不须黯。

远轻吴江潮,乃见丈夫胆。

君意应洗然,吾方困尘惨。

形式: 古风

永叔请赋车螯

素唇紫锦背,浆味压蚶菜。

海客穿海沙,拾贮寒潮退。

王都有美酝,此物实当对。

相去三千里,贵力致以配。

翰林文章宗,炙鲜尤所爱。

旋坼旋沽饮,酒船如落埭。

殊非北人宜,肥羊啖脔块。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以为答

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

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

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

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

北都健儿昨日至,扣门乃是所遗诗。

上言病中初有寄,下言我咏蟠桃枝。

盛衰开落感残杏,暮春无事羡游丝。

班班鸠鸣忽怀念,一扫十幅无閒辞。

洛川花图多品目,斗新争巧始可疑。

读书又忆石夫子,似蚕作茧诚有之。

镇阳归梦北潭北,吟此八章谁谓痴。

最后有文吊尹子,寿夭难问信所悲。

共书大轴许传玩,一日百展曾忘疲。

报君亦欲赍满轴,恐费纸墨令人嗤。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