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夫真赞

眼盖九州,韵高一世。

俨玉山富贵之豪,洗士林寒乞之气。

挫万化于笔端,置八荒于胸次。

迈往不屑,不可犯干。意轻邴吉,情追谢安。

轩特秀发,乃尔秃巾椹褐。

婆娑步趋,合在玉堂金銮。

山泽不可窥测,所以纳垢污。

麒麟不可系羁,所以异犬羊。

正恐横风月之笛,披云锦之裳。

骑元气之背,而游无何有之乡。

形式:

鉴赏

此诗以夸张之笔描绘了李道夫的非凡才情与独特气质。开篇“眼盖九州,韵高一世”,即以宏大的视角赞美其才华横溢,超越同时代之人。接着“俨玉山富贵之豪,洗士林寒乞之气”两句,将李道夫比作玉山般富丽堂皇,又以其作品洗去世俗的寒酸之气,彰显其作品的高雅与脱俗。

“挫万化于笔端,置八荒于胸次”则进一步强调李道夫的文采斐然,能够驾驭万物,胸藏八方。接下来“迈往不屑,不可犯干”表明其性格高傲,不拘小节,不轻易受人干涉。紧接着“意轻邴吉,情追谢安”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进一步凸显李道夫的超凡脱俗与高尚情操。

“轩特秀发,乃尔秃巾椹褐”描绘了李道夫的外在形象,虽穿着朴素,但气质独特出众。“婆娑步趋,合在玉堂金銮”则想象其在高官显贵中从容不迫,气度非凡。“山泽不可窥测,所以纳垢污”、“麒麟不可系羁,所以异犬羊”运用比喻,赞扬李道夫深不可测,与众不同。“正恐横风月之笛,披云锦之裳。骑元气之背,而游无何有之乡”最后以浪漫的想象,形容李道夫如同仙人一般,自由自在,超脱尘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高度赞扬了李道夫的才华、气质以及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蔡元中真赞

德以退为进,谦以后为柄。

迹以暗而彰,麝匿缶而香。

视夫子之胸次,若蝼蚁其侯王。

方罾缴而去之,登千仞而翱翔。

与夫苍颜槁项论博南,策未央者,殆各梦而同床乎。

形式:

王宏道舍人赞

翛然无累之神,见此有道之器。

韵收一代之风流,骨含奕世之富贵。

节临事而不夺,貌甚威而常喜。

方其少壮,则酒阑说剑。横槊赋诗,名动塞垒。

及其倦也,则浮沅湘。上衡霍,尽室行于山水。

至于醉心翰墨,倾倒肺怀,则有王右辖、吴武陵之风味。

驰至金城,而忠款乃著。罢归玉关,而功名自至者。

皆非壮岁,庸讵知此老人独不如是乎。

形式: 古风

周达道通判赞

韵出缙绅,秀见眉须。

矫绛阙之风度,宜玉堂之步趋。

有人所尽有,无人所当无。

而乃袖补衮之手,而弄云泉以自娱也。

余安能探其归宿,独见于皮肤。

盖神于酌古,僻于誉书。

求于古人,则谢幼舆王子敬之徒欤。

形式: 古风

韩廉使奉御赞

幅巾椹衣,杳然深靖。坐藓石床,横玉麈柄。

松声度曲,笑作风听。是故有琴,弦索不整。

人徒见其神和气平,颓然委顺。

至于垂绅正笏,守法奉命。

则活人之色严毅劲正,特不受富贵所吞,而有山林之韵。

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盖游戏人间之出世,扶持洞上之宗风者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