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一)

楚乡春冷早梅天,柳色波光已斗妍。

淮上雁行皆北向,可无消息到侬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楚地的春天来得早,梅花已经盛开,柳树的绿色与湖面波光相互争艳。
大雁在淮河上成行向北飞去,难道没有一点消息传到我这里吗?

注释

楚乡:古代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早梅:冬季开花的梅树,象征早春的到来。
柳色:柳树的绿色,代表春天的景色。
波光:水面反射的阳光,形容湖水的动态美。
淮上:淮河之上,地理位置。
雁行:大雁成群结队。
消息:这里指书信或讯息。
侬边:方言,我这边,指诗人自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的景象,通过对梅花、柳树、雁行等自然元素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楚乡春冷早梅天"一句,以"冷"字渲染出初春时节的清寒与静谧,同时点明了早梅傲立于此种背景之中,显得格外坚韧和孤独。而"柳色波光已斗妍"则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写,柳树在春风的轻拂下,颜色鲜明,波光粼粼,与"斗妍"相比,既形容了柳枝间微妙的光影变化,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细腻与丰富。

接下来的"淮上雁行皆北向"一句,则引入了远方的意象。"淮上"指的是长江以南的淮河流域,这里的雁行排列整齐,均向北飞去,这不仅是春天的景象,也让人联想到了归巢之情。最后一句"可无消息到侬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尽管有雁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意象,但实际上却无法带来任何消息,这种隔绝感增添了一份孤独和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二)

中州腊尽春犹浅,只有梅花最可怜。

坐遣牡丹成俗物,丰肌弱骨不成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三)

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老人无计酬清丽,夜就寒光读《楚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其四)

病腹难堪七碗茶,晓窗睡起日西斜。

贫无隙地栽桃李,日日门前看卖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

晚照馀乔木,前村起夕烟。

棋声虚阁上,酒味早霜前。

远谪何须恨,来游不偶然。

风光类吾土,乃是蜀江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