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咄咄,何似生,穿云俊鹘摩青天。
抬眸一顾十万里,林间钝羽空忙然。
求解会,著言诠,还同日午打三更。
争如一句声前荐,独向毗卢顶上行。
这首诗以"咄咄"起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只矫健的鹘鸟翱翔于蓝天的场景,穿云而过,显得无比俊逸。诗人通过"抬眸一顾十万里",展现了鸟儿的视野之广和力量之大,与下方林中行动迟缓的鸟类形成鲜明对比,寓言性地揭示了高远与平庸的差距。
接下来,诗人运用"求解会,著言诠",暗示了对世间困惑的寻求解答和智慧的解读,如同日中三更的钟声,寓意深沉且富有哲理。然而,他提出"争如一句声前荐,独向毗卢顶上行",强调了简洁有力的话语比冗长的解释更为直接有效,犹如直指真理,直达佛学的最高境界——毗卢顶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鹘鸟为喻,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智慧追求的态度,主张直截了当、高瞻远瞩的精神境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禅宗诗歌的特点。
不详
推真真无有相,穷妄妄无有形。
真妄两无所有,廓然露出眼睛。
眼睛既露,见个什么。
晓日烁开岩畔雪,朔风吹绽腊梅花。
开口有时非,开口有时是。
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
释迦老子碗鸣声,达磨西来屎臭气。
惟有山前水牯牛,身放毫光照天地。
三角牯牛独脚舞,两轮石磨绕空飞。
新生孩子擎铁棒,直上须弥打一槌。
一雁度长空,影落寒江水。
水无沉影心,雁无遗踪意。
踪影两相忘,凭何为的旨。
篱边金菊黄,江上芙蓉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