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学者吴与弼写给宗人士彰的一首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学问追求的执着。
首联“笋舆遥辱到清溪,霜鬓俱怜识面迟。”描绘了友人来访的情景,以“笋舆”比喻友人的车马,暗示友人远道而来,颇为尊贵;“霜鬓”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岁已高,与友人相认时的感慨。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友人到来的感激之情,也流露出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无奈。
颔联“绿酒细论宗族谊,青灯频析古今疑。”转而描写两人相聚时的情景。他们细品绿酒,深入探讨家族之间的关系,灯光下反复分析古今疑惑,体现了深厚的宗族情谊和对学问的共同追求。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颈联“光先事业根须厚,为已功夫志莫移。”进一步揭示了两人在学问和人生追求上的共识。他们认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根基深厚,持之以恒地努力,不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一联强调了坚持和积累的重要性,是对友人品格和追求的高度赞扬。
尾联“别后分阴勤爱惜,重逢未卜是何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惜。分别之后,要珍惜每一刻时光,因为再次相聚可能遥不可期。这一联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深化了全诗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来访、相聚讨论、分别后的感慨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体现了明代士人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