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令狐郎中赴郢州

佐幕才多始拜侯,一门清贵动神州。

霜蹄晓驻秦云断,野旆晴翻郢树秋。

几处尘生随候骑,半江帆尽见分流。

大冯罢相吟诗地,莫惜频登白雪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刚刚担任幕僚就显赫,全家清高名震神州。
清晨马蹄踏霜而行,秦地云雾被远远抛在身后;晴空下旗帜飘扬,穿过郢都的秋树间。
尘土飞扬的地方,跟随使者骑行;江面上船只渐少,水流分道而流。
大冯卸任宰相后,这里成了他吟诗作赋之地;请不要吝啬,常来这白雪楼赏景吧。

注释

佐幕:辅佐幕僚。
拜侯:指地位提升,如封侯。
霜蹄:形容马蹄踏霜而行。
野旆:野外的旗帜。
郢树:古代楚国的别称,此处泛指远方。
候骑:随从骑兵。
白雪楼:可能指代某座有美景的楼阁,或是以白雪命名的诗楼。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名为《送令狐郎中赴郢州》。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开篇“佐幕才多始拜侯,一门清贵动神州”两句,描绘出受赠者令狐郎中在仕途上的迅速升迁,其家族的清白与高贵影响着整个朝廷。

紧接着,“霜蹄晓驻秦云断,野旆晴翻郢树秋”这两句,则是对即将踏上旅程的友人所处环境的生动描绘。霜蹄指的是早晨露水浸湿的马蹄,晓驻则表示了清晨的短暂停留;秦云断和郢树秋,则分别象征着远行者的去向及其目的地的秋意。

“几处尘生随候骑,半江帆尽见分流”这两句,通过对马蹄扬起的尘土和船帆在江面上的分布,表现了友人离别时的情景,以及送别之情。

最后,“大冯罢相吟诗地,莫惜频登白雪楼”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美好祝愿。大冯即是指广阔的空间,而罢相吟诗,则是在赞美对方才华横溢、诗词流利;莫惜频登白雪楼,是希望令狐郎中不要有所保留,常到那高洁如白雪之楼去吟咏诗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人际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送卢缄归扬州

曾向雷塘寄掩扉,荀家灯火有馀辉。

关河日暮望空极,杨柳渡头人独归。

隋苑荒台风袅袅,灞陵残雨梦依依。

今年春色还相误,为我江边谢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同年郑祥先辈归汉南

年来惊喜两心知,高处同攀次第枝。

人倚绣屏闲赏夜,马嘶花径醉归时。

声名本是文章得,藩阃曾劳笔砚随。

家去恩门四千里,只应从此梦旌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

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

野色亭台晚,滩声枕簟凉。

小斋松岛上,重叶覆书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张又新除温州

东晋江山称永嘉,莫辞红旆向天涯。

凝弦夜醉松亭月,歇马晓寻溪寺花。

地与剡川分水石,境将蓬岛共烟霞。

却愁明诏徵非晚,不得秋来见海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