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右史之京》组诗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万国朝贡、尊崇天子的宏大场面,以及文士云集、才华横溢的盛况。通过“日奉西园宴”这一细节,展现了朝廷对文人的礼遇与恩宠,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前往京城的惜别之情。
诗的意境开阔,气势磅礴,体现了李攀龙作为明代著名文学家的深厚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通过“万国称藩拱至尊”的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的强盛与天子的权威,营造了一种盛世气象。接着,“一时词客出王门”则描绘了文坛的繁荣景象,暗示了朝廷对于文学人才的重视与培养。
“但教日奉西园宴,莫道应刘不是恩”这两句诗,既是对友人即将享受的宫廷盛宴的赞美,也是对朝廷给予文人待遇的一种肯定。这里“应刘”借指汉代文学家应玚和刘桢,意在强调即使是古代的文人也受到过类似的恩遇,以此来表达对友人即将获得的荣耀的羡慕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政治格局,也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了深邃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