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其六)

几见花飞能上树,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

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

漫许心情黏地絮,容易飘飏,那不惊风雨。

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鹊踏枝(其六)》由清代词人王鹏运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中的花、流光、筝、杨柳、风絮以及倚栏独思的情境,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深刻感悟。

开篇“几见花飞能上树”,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花儿虽能随风飘扬,却难以真正“上树”,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接着“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进一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即使垂柳的细丝也难以挽留时间的脚步。

“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中,“筝雁”比喻筝弦上的音符,象征着音乐与艺术之美,而“将春去”的“伊”则暗指春天的离去,词人通过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漫许心情黏地絮,容易飘飏,那不惊风雨。”地絮本是轻盈飘扬,却在风雨中显得脆弱不堪,词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脆弱与对生活无常的忧虑。

最后,“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词人独自倚靠栏杆,面对着广阔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愁绪与遗憾,似乎在寻找一个能够倾听自己心声的人,但最终发现,这种情感的倾诉只能在无人之处默默进行。

整首词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词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以及在面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时的复杂心情。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影照小像,倩颖生作图,先之以词

搆景未须奇,要称萧閒我。

丘壑中閒谢幼舆,此意平生颇。

湍急倩山拦,峰崱将云裹。

云淡山虚水自清,终老斯乡可。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阮郎归.拟浣花

雏莺啼去怨春残,馀香襟袖斑。

朱弦辛苦再三弹,心期深诉难。

金鸭冷,黛蛾攒,依依山上山。

将离花好自愁簪,由他红半阑。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鹧鸪天

笑里重簪金步摇,鹦哥学语尽能娇。

祇愁淡月朦胧影,难验微波上下潮。

笺十色,烛三条,东风从此得愁苗。

灵蕤袐记分明在,回首神峰万仞高。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踏莎行

荷净波凉,草枯尘细,一年最是秋容易。

生怜花鸭尽堪言,横塘冷煖真知未。

落寞吟情,刁骚凉吹,耽閒偏识愁滋味。

白波浩荡指鸥天,红阑那角秋无际。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