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十首(其三)

春心相惜最相亲,湘叶匆匆换翠裙。

双蒂喜如嫔二女,一枝愁似寡文君。

艳繁谁卷真珠看,香好曾歌琥珀闻。

深染鲛绡笼玉槛,莫教飞去作卿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春天的心意中最亲密,湘妃竹叶急忙换新装。
两朵花儿像妃嫔姐妹般欢喜,一朵却似寡居的文君满含哀愁。
鲜艳的花朵如珍珠般需要人欣赏,香气宜人的也曾被赞为琥珀之香。
深深浸染在鲛绡轻纱中的花朵,装点着如玉栏杆,别让它随风飘去化作天边云彩。

注释

春心:春天的情感,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湘叶:湘妃竹叶,古代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泪痕斑驳的竹子。
嫔二女:形容花朵盛开,如同宫中嫔妃姐妹般美丽。
寡文君:指文君,借指孤独、寂寞,这里暗指一朵花的孤寂。
真珠:比喻花朵的鲜艳,如珍珠般璀璨。
琥珀:一种珍贵的树脂化石,这里形容香气浓郁。
鲛绡:神话中的鲛人所织的细薄丝绸,象征精致。
玉槛:玉石装饰的栏杆,形容环境雅致。
卿云:古代神话中神仙出行时的云雾,这里指花朵随风飘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生长过程,同时也蕴含着对亲情、友谊或爱情的深切感怀。诗人以春心相惜比喻最为亲近,表现出对牡丹之美的珍视与喜悦。湘江的叶子迅速凋零,而牡丹却换上了绿色的花裙,形象地展示了牡丹在季节更迭中独自绽放的壮丽景象。

"双蒂喜如嫔二女,一枝愁似寡文君"两句,则用了汉代著名美女嫣嫣和唐朝才子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通过对比强调牡丹花朵间既有欢乐的情感,也有孤单的情绪。每一朵花都像是独立的小生命,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艳繁谁卷真珠看,香好曾歌琥珀闻"两句中,诗人用了珍贵的真珠和美妙的琥珀来形容牡丹的美丽与芬芳,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嗅觉上的愉悦。这里的“谁卷”可能暗含着对这份美好是否有人能够欣赏、理解的深层次询问。

"深染鲛绡笼玉槛,莫教飞去作卿云"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牡丹美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鲛鱼网般的花蕊,如同用玉制成的栏杆,将这份美丽紧紧地守护,而“莫教飞去”则表达了希望这一切不要轻易消逝,成为天上的云烟。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生长特性的细腻描写,以及与人类情感的巧妙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3)

宋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谁将枝叶染还裁,却使馨香次第来。

春柄定教三月主,天心合与一齐开。

如何零露方滋菊,岂得东风不为梅。

低蹙艳容愁似语,也疑由命不由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陈尧叟赴广西漕

莫辞征骑去迢迢,尽泻纯诚许圣朝。

北阙皇恩从此布,南方沴气必然销。

为诗自可怡情性,服药尝闻助摄调。

仙馆粉闱官职好,定期骞翥上烟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黄陵二妃庙

重瞳天子狩南荒,二女音容已渺茫。

静听瑶琴当皓月,再闻珠泪洒幽篁。

松愁老鹤清无梦,水映疏萤冷放光。

一夜辽辽千古意,香魂依约绕潇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狂吟八韵送英公暂归故乡迁殡二亲

十八般书四海传,长安话别已多年。

今来帝里重相见,转觉师心更自然。

下笔入神皆得法,出言成句尽通玄。

花时乘兴先行乐,月夜忘机静坐禅。

到处僧俗争识面,满朝英俊赠佳篇。

长沙母葬彰纯孝,八水人思有善缘。

衡岳醉投秋雨寺,汉江吟渡夕阳船。

前期指在春三月,回首东风好著鞭。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