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舍人二首(其一)

少小侍中郎,人称张辟强。

方随鸡树息,忽是凤毛亡。

剑歇云间气,珠沉掌上光。

一经何所托,重为相君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哀悼与怀念。开篇“少小侍中郎,人称张辟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张舍人年轻时的风采与才华,他少年便已侍奉于高位,被人们赞誉为才智出众之人。接着,“方随鸡树息,忽是凤毛亡”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张舍人比作随风而息的鸡树,又比作即将陨落的凤凰之毛,形象地描绘了他生命的短暂与突然的离世,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

“剑歇云间气,珠沉掌上光”进一步渲染了张舍人的才华与影响,他的智慧如同剑气在云间消散,他的光芒如同明珠沉入掌心消失,暗示着他的离去不仅带走了自己的才华,也给周围的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一经何所托,重为相君伤”表达了对张舍人身后之事的忧虑和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同时也流露出对张舍人作为朋友或同事的深厚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逝者才华、影响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缅怀,是一首充满哀思与敬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挽张舍人二首(其二)

象贤超世冑,服礼并文儒。

共羡昂霄鹤,翻悲过隙驹。

藏舟人事尽,赐履帝恩孤。

太息张公子,衰荣遂尔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汲县谒比干墓

下马登丘垄,丛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形式: 五言律诗

中岳

巫闾控北户,葱岭奠西隅。

兹地阴阳合,中天洞壑孤。

黄枢楆正位,紫气护真图。

近接浮丘宅,深藏轩后符。

疏峰连太乙,列馆象清都。

圜宫犹汉筑,驰道尚秦除。

肃肃泥书秘,森森羽盖趋。

仙游微见迹,帝幸暗闻呼。

露洗千龄柏,霜封九节蒲。

星榆临砌发,月荚应时敷。

将访三山记,犹迷七圣途。

今朝陪广乐,直拟到方壶。

形式: 排律

游嵩山少林寺

净域龙岩上,香台鹫岭边。

山由巨灵辟,教以法王传。

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

土中元此地,槛外即诸天。

复岫低衡岱,回轩写涧瀍。

云衣披杂树,虹影度飞泉。

缀牖皆青壁,缘堤尽白莲。

神猿参讲幕,驯鸽绕炉烟。

慧月秋逾彻,泥珠夕更鲜。

谷将钟迸响,潭共镜争圆。

万劫终成幻,三生并是缘。

愿假金篦力,一为照迷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