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桐台诗

客子畏霜雪,忧至竟悠哉。

绮帷生网罗,宝刀积尘埃。

思君出汉北,鞍马登楚台。

岁彩合云光,平原秋色来。

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蕙芬自有美,光景讵徘徊。

山中忽缓驾,暮雪将盈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季节的萧瑟景象和作者内心的忧郁情感。开篇“客子畏霜雪,忧至竟悠哉”表达了诗人对即将来临的严冬感到担忧,而这种忧虑似乎没有尽头,延绵而深长。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化,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接着“绮帷生网罗,宝刀积尘埃”则形象地描写了室内的萧瑟景象。精美的窗帘上布满了蜘蛛网,而原本锋利的宝刀也因久不使用而积满了灰尘。这两句通过对室内细节的刻画,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时间的流逝。

“思君出汉北,鞍马登楚台”表达了诗人怀念远方亲友的情感。汉北与楚台都是遥远的地方,这里象征着诗人渴望超越空间的隔阂,与心中的某个人重新连接起来。

“岁彩合云光,平原秋色来”描绘了一幅广袤天地间秋色的画面。岁月的华丽与天空的辉煌交织在一起,而大自然的秋意也随之而来。这一景象既美丽又带有淡淡的忧郁。

“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则是诗人在静谧中聆听内心的声音,同时凝视远方,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沉怀念。这里的“寂听”和“凝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蕙芬自有美,光景讵徘徊”中,“蕙芬”指的是草木之美,这句话表明即便是在萧瑟的秋季,大自然仍旧具有它自己的美丽。而“光景讵徘徊”则是诗人对于这份美景不能自已,情不自禁地流连忘返。

末尾“山中忽缓驾,暮雪将盈阶”则描绘了一幅山中的雪景。诗人在山中突然放慢了马车的步伐,而暮色渐浓之时,雪花也即将填满门前的小径。这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比喻,表达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冬景象的描写和对往昔美好的回忆,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赤亭渚诗

吴江泛丘墟,饶桂复多枫。

水夕潮波黑,日暮精气红。

路长寒光尽,鸟鸣秋草穷。

瑶水虽未合,珠霜窃过中。

坐识物序晏,卧视岁阴空。

一伤千里极,独望淮海风。

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还故园诗

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陆东海谯山集诗

杳杳长役思,思来使情浓。

恒忌光氛度,藉蕙望春红。

青莎被海月,朱华冒水松。

轻风暧长岳,雄虹赫远峰。

日暮崦嵫谷,参差彩云重。

永愿白沙渚,游衍遂相从。

丹山有琴瑟,不为忧伤容。

形式: 古风

侍始安王石头城诗

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

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

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