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独游

李杜风流都已远,秪今名士况凋零。

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

小海北涵群水碧,雄城南落万峰青。

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李白和杜甫的风采都已经远离,如今文人墨客更是日益稀少。
我独自带着一壶山东的好酒,再次登上有着千年历史的历下亭。
小海北面汇聚着碧绿的众水,雄伟的城南映衬着青翠的万座山峰。
雨后天晴,景色萧瑟凄凉,远处修竹林中的黄莺鸣叫最为动听。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
凋零:减少,衰落。
山东酒:指产自山东省的美酒。
历下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座著名古亭。
小海:可能指的是济南的护城河或湖泊。
群水碧:形容水面碧绿如玉。
雄城:形容城市的雄伟壮观。
万峰青:众多山峰一片青翠。
萧条:冷清,寂静。
天涯霁:雨过天晴,视野开阔。
脩竹:长而直的竹子,常用来象征高雅。
啼莺:啼叫的黄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东某亭独自漫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文学盛世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凋零名士的感慨。

"李杜风流都已远"一句,以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将他们的文风比喻为已经远去,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盛世的怀念之情。

"秪今名士况凋零"则是对现实中的文坛状况进行描述,通过"秪"字,形象地描绘出如同落叶一般散乱不堪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中文学界凋零、人才稀缺的哀叹。

接下来的"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表明诗人独自带着山东的酒水,再次登临千年历史积淀下的某亭。这里的"千年历下亭"不仅是对时间深度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仰和向往。

"小海北涵群水碧,雄城南落万峰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壮丽景色。"小海"可能是指某一水域,而"雄城"则是对山势的形容,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开阔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美。

最后两句"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则是在描绘秋日凉雨中的景象。"萧条"形容风声,而"脩竹啼莺"则是对鸟鸣声的描写,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诗人的独自漫步,展现了他对于文学传统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情感和敏锐感知。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陈相鄠杜别业壁

乔松翠竹绝纤埃,门对南山尽日开。

应是主人贪报国,功成名遂不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大书文字堤防老,剩买田园准备閒。

形式:

送程给事知越州

仙境际云霓,名藩独会稽。

蓬莱住山小,星宿落檐低。

旌节临诸郡,楼台瞰北齐。

地繁秦望岭,民阜若耶溪。

化俗饶馀事,吟诗厌旧题。

只愁严召速,荣渡浙江西。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诗一首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