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

楼高思远入天涯,瑶海光中景象赊。

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

山茶有句真成画,庭柏无心不受誇。

人物梁园零落久,一时胜赏属诗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登高望远思绪飘向天边,仙境般的海光映照着景象朦胧。
还未述说风起时柳絮纷飞,要看那月光下梅花盛开的美景。
山茶花的美仿佛一幅画卷,庭院柏树静静无言不求夸赞。
梁园的人事早已凋零,美好的瞬间如今只属于诗人笔下。

注释

楼高:高楼。
思远:思绪飘远。
天涯:天边。
瑶海:仙境般的海。
景象赊:景象朦胧。
因风:因为风。
翻柳絮:柳絮飞扬。
和月:与月光。
上梅花:盛开的梅花。
山茶有句:山茶花的美如诗。
真成画:仿佛一幅画。
庭柏:庭院柏树。
无心:静静无言。
不受誇:不求夸赞。
人物梁园:梁园的人事。
零落:凋零。
一时胜赏:美好的瞬间。
属诗家:属于诗人。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词人吴儆的作品,名为《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雪景和楼亭,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

"楼高思远入天涯,瑶海光中景象赊。"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之境。诗人站在高楼上,心灵飞扬,似乎可以触及遥远的天边。而“瑶海”则是对远方美好景象的描绘,“光中景象赊”表达了那种景色如同梦幻一般的意境。

"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

这两句通过对春日风吹柳絮与夜晚明月下的梅花的描写,传递了一种淡雅脱俗的情怀。诗人似乎在告诫读者,不必急于表达什么,而是要静心观赏那些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山茶有句真成画,庭柏无心不受誇。"

这里“山茶”和“庭柏”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但却透露出诗人对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既可以成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也能在不经意间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

"人物梁园零落久,一时胜赏属诗家。"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写“人物梁园”的荒凉与曾经繁华景象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而“一时胜赏”则意味着尽管世事纷争,但在艺术中仍能找到超脱尘嚣的片刻欢愉。

整首词作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炼的笔触,将读者引入一个既有高远之志又不失超然物外的情怀世界。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其二)

朝来园柳变融和,深院啼鸦少客过。

清坐渐看银色遍,佳眠更觉溜声多。

谩誇明月舟中兴,争似销金帐底歌。

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其一)

高情应与水云宽,江北江南望渺漫。

逐马银杯端可赏,屯边铁甲得无寒。

已知与国同休戚,且庆丰年表治安。

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丛桂堂故叔祖教授读书之所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

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

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

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还程彦举诗卷

文采于菟见一斑,旧知句法有渊源。

慇勤不废琢磨力,圆熟几无斧凿痕。

明日风烟空有梦,何时樽酒得重论。

秋来景物皆佳句,写寄银钩莫厌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