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岛集

遗篇三百首,首首是遗冤。

知到千年外,更逢何者论。

离秦空得罪,入蜀但听猿。

还似长沙祖,唯馀赋鵩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遗留下的诗篇有三百首,每一首都是含冤的申诉。
知晓这些作品流传至千年之后,又会遇到谁来评说。
离开秦国只是徒然获罪,进入蜀地只能听闻猿猴哀鸣。
就像当年被贬长沙的贾谊,只剩下赋写鵩鸟的悲凉之言。

注释

遗篇: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
三百首:形容诗作数量多,这里是泛指,并非确数。
遗冤:遗留的冤屈或不平之事。
知到:知道直到。
千年外:千年以后。
更逢:再遇到。
何者:什么人。
离秦:离开秦国,这里比喻离开朝廷或失意离开。
得罪:遭受冤屈或触怒权贵而获罪。
入蜀:进入蜀地,常象征避世或流放。
但:只。
听猿:听猿猴啼叫,象征孤独与凄凉。
还似:正如,类似于。
长沙祖:指西汉文学家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唯馀:只剩下。
赋鵩言:写作《鵩鸟赋》,贾谊以此文抒发自己被贬的忧愤之情,鵩鸟在这里象征不祥。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读贾岛集》,其中表现出了对古代文学家贾谊的同情和赞赏。贾谊因才华横溢而被误解,遭到不公平的待遇,最终悲剧收场。这首诗通过对贾谊作品的阅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冤案的反思以及对才子凄凉命运的感慨。

"遗篇三百首,首首是遗冤。" 这两句描绘出贾谊留下的三百余篇文章,每一首都承载着他的不白之冤。诗人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了贾谊的无尽哀愁和不被理解的痛苦。

"知到千年外,更逢何者论。"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才子命运的思考,即便是过了千年,依然能遇见类似贾谊那样的才子,他们的故事和遭遇似乎总是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里重演。

"离秦空得罪,入蜀但听猿。" 这两句用了两个鲜明的意象来形容贾谊的命运。一方面,他在离开秦地时就已经承担了不该有的罪责;另一方面,当他进入蜀地(今四川一带)后,只能听到山中猿啼的声音,这两者都暗示了贾谊在世时的孤独与悲凉。

"还似长沙祖,唯馀赋鵩言。" 这最后两句诗,则是将贾谊比作古代的长沙王(即项羽),两人都有着才华横溢却最终落得不幸的结局,而“唯馀赋鵩言”则表明诗人认为只有留下来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传承他们的精神和思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对贾谊及其作品的一种深情致敬,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历史上才子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逢乡友

无况来江岛,逢君话滞留。

生缘同一国,相识共他州。

竹影斜青藓,茶香在白瓯。

犹怜心道合,多事亦冥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逢进士沈彬

欲话趋时首重骚,因君倍惜剃头刀。

千般贵在能过达,一片心闲不那高。

山叠好云藏玉鸟,海翻狂浪隔金鳌。

时应记得长安事,曾向文场属思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逢诗僧

禅玄无可并,诗妙有何评。

五七字中苦,百千年后清。

难求方至理,不朽始为名。

珍重重相见,忘机话此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江寺

岛僧留宿慰衰颜,旧住何妨老未还。

身共锡声离鸟外,迹同云影过人间。

曾无梦入朝天路,忆有诗题隔海山。

珍重来晨渡江去,九华青里扣松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