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华山采茶诗

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

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

蒙头莫可斸,垂脚或争传。

冉冉雪霜饱,亭亭风日蠲。

危哉梯鸟道,允矣获龙涎。

丛檗杂丹鼎,湿云伴玉延。

香真千里擅,苞结三生缘。

夜荚抽雷后,春焙贡社前。

一鎗滴瀼露,片碾捣和烟。

碧涧规模绝,洪州气味悬。

滑甘矜紫笋,幽馥讶青莲。

既拣兔毫点,应添蟹眼煎。

松涛生远韵,风致想真筌。

七碗赓仝咏,三篇继羽编。

醉乡已失路,摩室将逃禅。

服食益人寿,何当煮汞铅。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轩娥遗下的瑞草,仙人之掌支撑了多少年。
草苗蕊尖直插天空,奇特的根系蜿蜒伸向远方。
隐藏头部难以挖掘,低垂的根部或许被人传说。
经历风霜雪雨滋养,沐浴阳光而洁净。
危险如鸟道的攀登,确实能收获珍贵的龙涎香。
丛丛柏木与丹鼎相伴,湿润的云雾环绕着玉液。
香气真能驰名千里,包裹着三生之缘的花苞。
在雷鸣之后的夜晚,春天烘焙供奉于社稷之前。
一枪滴落甘甜露水,研磨成粉融入烟雾中。
碧绿山涧的规模独特,洪州的风味令人向往。
滑爽甘甜的紫笋,幽雅香气让人心生惊讶。
选用兔毫笔点染,还需加入蟹眼般的茶汤。
松涛声中蕴含深远韵味,风雅的情致仿佛真实可见。
七碗茶诗接续吟唱,三篇佳作续写羽编。
醉乡之路已迷失,我欲遁入禅室修行。
服用这些益寿延年,何时能炼制出长生不老药。

注释

轩娥:神话中的仙女。
瑞草:吉祥的草药。
仙掌:神话中的仙人手掌。
何年:多少年。
矗:直立。
殊根:奇特的根系。
蒙头:隐藏。
斸:挖掘。
垂脚:低垂。
争传:被传说。
冉冉:缓缓。
蠲:清除。
梯鸟道:险峻的山路。
允矣:确实。
丛檗:丛丛柏木。
丹鼎:炼丹的器具。
玉延:玉液。
擅:擅长。
夜荚:夜间开花的豆荚。
春焙:春天烘焙。
瀼露:甘露。
烟:烟雾。
碧涧:碧绿的山涧。
气味:风味。
紫笋:紫色的嫩竹。
青莲:莲花。
兔毫:兔毛制成的笔。
蟹眼:形容茶汤的泡沫。
松涛:松树的声音。
真筌:真实的引导。
七碗:指品茶次数。
仝咏:共同吟唱。
摩室:禅室。
逃禅:逃避世俗进入禅修。
服食:服用。
汞铅:汞和铅,古代炼丹术中用于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元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仙华山上采茶的景象,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超然物外和对生命境界的深刻体悟。

"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 展示了一种神话色彩,传说中的仙草和长寿的象征,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永恒与自然界的奥秘。"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 则形容茶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与天相连,显得神秘而又壮观。

"蒙头莫可斸,垂脚或争传" 描述了采茶时的艰难与挑战,而"冉冉雪霜饱,亭亭风日蠲" 则描绘出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生机。

"危哉梯鸟道,允矣获龙涎" 中,“梯鸟道”暗示了山路崎岖,而“获龙涎”则是对采茶之难的一种比喻。"丛檗杂丹鼎,湿云伴玉延" 描写了茶叶的质量和香气,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香真千里擅,苞结三生缘" 表达了对茶香持久不散以及人与茶之间情感的深厚。"夜荚抽雷后,春焙贡社前" 则是对采茶时间和季节的一种安排。

"一鎗滴瀼露,片碾捣和烟" 描述了采茶时细雨如织,以及茶叶与自然气息的融合。"碧涧规模绝,洪州气味悬" 中,“碧涧”描绘出山涧清澈,“洪州气味悬”则是对当地特色茶香的赞美。

"滑甘矜紫笋,幽馥讶青莲" 描写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而“既拣兔毫点,应添蟹眼煎” 则表达了对茶艺的精益求精。"松涛生远韵,风致想真筌" 是诗人对自然与艺术之美的深刻领悟。

"七碗赓仝咏,三篇继羽编" 可能是指饮用茶汤时的情形,以及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文学创作。"醉乡已失路,摩室将逃禅" 则显得诗人在采茶与品茗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最后“服食益人寿,何当煮汞铅”则是对茶饮养生之道的思考,以及对长寿秘诀的一种探讨。

整首诗通过对仙华山采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好、生命哲思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04)

方凤(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名景山。宋末恩授容州文学,入元不仕。善为古今诗,不缘雕琢,体裁纯密,自成一家。有《存雅堂稿》等

  • 字:韶卿(韶父)
  • 号:岩南
  • 籍贯:宋元间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40—1321

相关古诗词

对仙华雪怀

仙华万仞石离离,山上崭崭万壑危。

雪与梅花俱在望,琴携野鹤转相随。

清如和靖西湖夜,兴如王猷剡上时。

我欲酬诗追雅调,寒山鸟迹少于飞。

形式: 七言律诗

辽西曲

辽西八月边风急,塞草凝霜刁斗湿。

旅雁嗷嗷思妇哀,锦机初罢流黄织。

并州快剪裁作衣,制成千里寄相思。

巧盘诘曲同心纽,附绣回旋锦字诗。

诗长字字愁胸臆,纽比连环解难得。

解难得时君莫谖,啼红认取封时痕。

形式: 古风

杂咏十首(其十)

蚁封罅隙地,蛙井咫尺天。

那能致广大,此道谁为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杂咏十首(其九)

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