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菊

研底毫端秋气清,攒花蔟蕊笔通灵。

看来不似篱边色,拔取何天白鹤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鉴赏

这首《翎菊》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菊花的独特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

“研底毫端秋气清”,开篇即以“研底”点出创作工具——研磨的砚台,以及“毫端”描绘了笔尖的细腻与敏锐,巧妙地将创作环境与心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氛围。“秋气清”则直接点明了季节与情感基调,暗示着诗中所描绘的菊花在秋风中独立而清高的形象。

“攒花蔟蕊笔通灵”,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的形态与精神。通过“攒花”和“蔟蕊”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菊花花朵密集、花蕊簇拥的生动景象,同时,“笔通灵”则赋予了笔触以生命,仿佛笔下的菊花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诗人情感与精神的寄托,充满了生命力与灵性。

“看来不似篱边色”,这一句转折,对比了篱笆边常见的菊花与眼前所见菊花的不同之处,强调了这朵菊花的独特与非凡。这里的“不似”不仅指颜色上的差异,更深层地表达了诗人对菊花超凡脱俗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其超越常规、与众不同气质的欣赏。

“拔取何天白鹤翎”,最后两句以“拔取”这一动作,将菊花与白鹤翎相联系,寓意深刻。白鹤翎象征着高洁与纯净,通过“拔取”这一动作,诗人将菊花比作从天空中摘取的白鹤翎,进一步强化了菊花的高雅与纯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独特魅力的极度推崇与赞美。

综上所述,《翎菊》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幅菊花独立于秋风中的高洁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菊花独特气质的赞美与敬仰。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画菊(其一)

身世浑如拍海舟,关门累月不梳头。

东篱蝴蝶閒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画菊(其二)

经旬不食似蚕眠,更有何心问岁年。

忽报街头糕五色,西风重九菊花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牡丹

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

不然岂少胭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雪牡丹(其一)

银海笼春冷茜浓,松煤急貌不能红。

太真月下胭脂颊,试问谁曾见影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