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秦少仪

汝南许文休,马磨自衣食。

但闻郡功曹,满世名籍籍。

渠命有显晦,非人作通塞。

秦氏多英俊,少游眉最白。

颇闻鸿雁行,笔皆万人敌。

吾早知有觏,而不知有觌。

少仪袖诗来,剖蚌珠的皪。

乃能持一镞,与我箭锋直。

自吾得此诗,三日卧向壁。

挽士不能寸,推去辄数尺。

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汝南的许文休,自己养马自谋生。
只听说郡里的功曹,名声响彻世间。
命运有明暗,非人力所能决定。
秦家多出才子,其中张少游眉毛最为洁白。
常听说他书法出众,如同鸿雁展翅,无人能敌。
我早知道有他的名声,却未曾真正相见。
他送来诗篇,如同剖开蚌壳取出明珠般耀眼。
他能写出犀利的诗句,与我笔下的箭锋相当。
自从得到这首诗,我三天都凝视墙壁。
他的才华难以衡量,推动他的诗文,往往能前进数尺。
人才难得,识别他们也并非易事。

注释

汝南:地名。
许文休:人名。
郡功曹:郡里的官员。
名籍籍:名声显著。
显晦:明暗、显贵或卑微。
秦氏:姓氏。
少游:张少游,具体人物。
鸿雁行:比喻书法流畅。
袖诗:袖中藏诗。
剖蚌珠:比喻诗文的光彩。
一镞:一支箭。
箭锋直:比喻诗句犀利。
卧向壁:凝视诗篇。
挽士:形容对诗文的欣赏。
才难:人才难得。
识:识别,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赠秦少仪》。诗中,黄庭坚以汝南许文休自比,描绘了一个自食其力、默默耕耘的人物形象,然后赞美秦少仪虽然名声不显于世,但才华出众,尤其是书法技艺高超,被誉为“鸿雁行”中的佼佼者。诗人表示自己早就听说秦少仪的大名,但真正相见后,被他的诗才所震撼,以至于读其诗作三天都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诗中通过“挽士不能寸,推去辄数尺”的生动比喻,表达了对秦少仪才情的极度推崇和敬佩。最后,诗人感慨人才难得,即使遇见也未必能轻易识别其价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黄庭坚对秦少仪诗才的赞赏和敬仰。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赠答晁次膺

次膺豪健如霜鹘,空拳误挂田犬牙。

果输司空城旦作,付与步兵厨人家。

野马横郊作凝水,牵牛引竹上寒花。

无酒醉公不甚惜,诵公五字使人嗟。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彫陂

彫陂之水清且泚,屈为印文三百里。

呼船载过七十馀,褰裳乱流初不记。

竹舆岖?山径凉,仆姑呼妇声相倚。

篁中犹道泥滑滑,仆夫惨惨耕夫喜。

穷山为吏如漫郎,安能为人作嚆矢。

老僧迎谒喜我来,吾以王事笃行李。

知民虚实应县官,我宁信目不信耳。

僧言生长八十馀,县令未曾身到此。

形式: 古风

赣上食莲有感

莲实大如指,分甘念母慈。共房头??,更深兄弟思。

实中有幺荷,拳如小儿手。

令我忆众雏,迎门索梨枣。

莲心正自苦,食苦何能甘。

甘餐恐腊毒,素食则怀惭。

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

食莲谁不甘,知味良独少。

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

安得同袍子,归制芙蓉裳。

形式: 古风

髑髅颂

黄沙枯髑髅,本是桃李面。

如今不忍看,当时恨不见。

业风相鼓击,美目巧笑倩。

无脚又无眼,著便成一片。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