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四首(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翻译

在何处,哀伤的筝声与急促的笛声交织,樱花盛开的长巷边,垂柳依依。
东邻的老妇人还未出嫁,正值春光大好,时值三月中旬的白天。
溧阳公主已十四岁,清明节后,她和同伴们一起倚墙欣赏。
回家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梁间的燕子似乎也听见了她的深深叹息。

注释

哀筝:悲伤的筝声。
急管:急促的笛声。
樱花永巷:开满樱花的长巷。
垂杨岸:垂柳依依的岸边。
东家老女:东邻的老妇人。
嫁不售:尚未出嫁。
三月半:三月中旬。
溧阳公主:历史上的溧阳公主。
清明暖后:清明节后的温暖天气。
同墙看:一起倚墙观赏。
归来:回家后。
展转:辗转反侧。
梁间燕子:梁上的燕子。
长叹:深深的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隐的作品,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首句“何处哀筝随急管”中的“哀筝”指悲伤或凄凉的弦声,“急管”则是急促的乐曲,这两者结合,营造了一种急迫而又悲凉的氛围,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绪。

接着,“樱花永巷垂杨岸”描绘了樱花盛开的景象,以“永巷”形容树木繁茂,樱花和垂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隐含着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

第三句“东家老女嫁不售”中的“东家老女”形象,传达了一种怜悯与无奈。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年长未婚的女子,她的命运似乎被社会所遗忘,引发读者对人生苦短和命运多舛的共鸣。

第四句“白日当天三月半”则是时间的描写,“白日”代表日光明媚,而“三月半”可能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一种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油然而生。

第五句“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中的“溧阳公主”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这里她只有十四岁,正是青春萌动之际。诗人通过“清明暖后同墙看”的细节描写,捕捉到了少女对于外界的好奇和渴望,传达了一种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最后,“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则是夜晚的场景,诗人在深夜中回家,听到屋檐下的燕子鸣叫。这里“展转”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变化,而“梁间燕子”和“长叹”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孤独与寂寞,这种声音似乎是对诗人内心的回响。

整首诗通过音乐、自然景象、人物命运、时间流逝以及夜晚的静谧,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而又深情复杂的情感画卷。每一句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学价值的佳作。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日射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日高

镀镮故锦縻轻拖,玉?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形式: 古风

水斋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

卷帘飞燕还拂水,开户暗虫犹打窗。

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

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雨时一双。

形式: 古风 押[江]韵

代贵公主

芳条得意红,飘落忽西东。

分逐春风去,风回得故丛。

明朝金井露,始看忆春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