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浩渺烟波不可名,我来闲自濯尘缨。
久思沧海收身去,安得长舟破浪行。
天阔水云连黯淡,日间鸥鹭自飞鸣。
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俗、遨游自然的意境。开篇"浩渺烟波不可名",通过对江水氤氲不明的写法,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心态——既是敬畏又是迷茫。紧接着"我来闲自濯尘缨"表达了诗人要亲近自然,以水涤荡尘埃之意,寓意超脱世俗烦恼。
"久思沧海收身去"一句,则借用了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禹父鲧失败后变成神兽入海,暗示诗人对于功业成就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不易预料。紧接着"安得长舟破浪行"表达了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畏艰难,力克困境。
接下来的"天阔水云连黯淡,日间鸥鹭自飞鸣"则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江景,天与水相接,云层叠加,色彩呈现出一种冷清而又深远的氛围。鸥鹭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翱翔,为诗人增添了一份闲适自得。
最后"屈平死后渔人尽,后世凭谁论浊清"则借用了屈原与渔父之典故,表达了一种悲凉和无奈。屈原投江而死,渔夫不再歌唱,是对诗人自身命运的隐喻,也是对于历史沧桑、世事变迁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历史的悲凉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不详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羃羃江城没远烟,暮云归族忽相连。
春江流水出天外,晚渡归舟下日边。
杏萼春深翻浅缬,柳花风远曳晴绵。
无钱买得江头树,输与渔人系钓船。
梢梢修竹夹溪斜,树系孤篷白浅沙。
风力引云行玉马,水光流月动金蛇。
村酤客聚还成市,晚钓舟横便当家。
山野生涯本闲暇,谁令客子自劳嗟。
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
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
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
可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
西风骚客倦游吴,吊古心怀此暂舒。
鬼箓久应除佞嚭,民思今果庙神胥。
虽然邪正皆归死,奈有忠谗各异书。
回首旧江江水在,怒涛犹是不平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