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川阻塞、水流不畅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先贤治理天下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奈。诗中“细如虾蚓足留连,大可蛟鲸出自然”形象地描绘了山川间水流被细小阻塞与可能的畅通对比,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当使川流应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渊”表达了诗人对水流应该直抵大海的自然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指出了现实中水流因阻塞而形成深潭的矛盾。
“民忧不见尧咨日,地碍何由禹凿穿”则是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圣君如尧、禹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治理天下的怀念之情,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可惜卧龙无意思,不随云去雨春田”中,诗人以“卧龙”比喻有能力的人物,却缺乏作为或决心,这些人未能像古代圣贤那样顺应自然、施展才能。同时,“不随云去雨春田”则表达了对这种局势的惋惜,希望能够有人或事物能够如同春天的云和雨般自然而然地滋润万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古代圣贤治国理念的怀念,以及对于现实中缺乏远见和能力去改变世界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