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别石篑(其五)》。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在这首诗中,袁宏道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学者对学问的浅薄追求。他指出,这些人学习道术却不深入禅理,谈论星象却不懂其背后的道理;喜爱音乐的曲调而不注重音乐的本质,阅读书籍却只关注文字表面,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刻含义。他们对于人天之道的领悟有限,即便是贤能之士也会被这些浅薄的追求所困扰。袁宏道感叹于这种现象,认为人们往往因为某种偶然的原因,而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形成了一种看似和谐但实际上却充满误解的圈子。
接着,诗人将矛头指向了儒家学者对佛教禅宗的盲目崇拜,比喻为“颠倒若狂醉”,批评他们对佛教的理解过于肤浅,甚至到了荒谬的地步。最后,袁宏道点名批评了当时的文坛领袖袁中郎,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支持,同时也暗含了对其他文人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犀利,讽刺意味浓厚,体现了袁宏道对当时文风的不满以及对真正学问的追求。通过对比不同领域的学者,袁宏道揭示了当时社会在学术追求上的种种问题,展现了他对真知灼见的渴望和对浮夸学风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