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淮阴一生误在报,谓我报人人报我。

解衣推食当酬恩,鸟尽弓藏竟罹祸。

王孙一饭母先哀,望报分明指祸胎。

可怜觖望夷钟室,何似全身返钓台。

张韩以外功皆狗,张也辟谷韩授首。

奇才感动两神人,一黄石公一漂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唐仲冕的《漂母祠》以淮阴侯韩信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韩信的人生起伏,表达了对忠诚与背叛、知遇与忘恩的深刻反思。

首句“淮阴一生误在报”,点出韩信悲剧的根源在于过分执着于报答恩情,认为回报他人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接着,“谓我报人人报我”强调了这种循环报应的心理,暗示了他最终因过度期待回报而招致灾祸。

“解衣推食当酬恩”引用韩信受漂母之恩的典故,表示感恩之心本无错,但“鸟尽弓藏竟罹祸”则揭示了韩信在功成名就后被刘邦猜忌,最终落得被杀的下场,寓意功臣易被弃用。

“王孙一饭母先哀”提到韩信小时候接受漂母的一顿饭,母亲预见其未来命运,此处流露出对韩信不幸遭遇的同情。“望报分明指祸胎”进一步强调了报恩带来的潜在危机。

最后两句“可怜觖望夷钟室,何似全身返钓台”感叹韩信如果能像姜太公和钓鱼翁那样全身而退,或许更能保全自身。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韩信未能明智抉择的惋惜。

整首诗以韩信的经历为引,寓言性地探讨了人性、忠诚与生存智慧的主题,具有深刻的道德警示意义。

收录诗词(16)

唐仲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题乘槎亭观日出图

亭名始见坡公诗,建亭之处人莫知。

我于龙洞读宋刻,亭在山头与海直。

龙兴山东烛龙起,山下沈沈夜未已。

波光激射梁梠红,如见坡诗图画里。

独怜诗和陈海州,陈公名字难搜求。

山亭颇似岘山在,湛辈足迹诚悠悠。

联吟苏海尚如此,写照秦山徒为尔。

图中石壁扫烟霾,笑将题笔当摩崖。

形式: 古风

题吴天发神谶碑

峄山碑经野火焚,泰山刻石亡斧斤。

祖龙文字虽奇古,遗壁空说滈池君。

吴皓淫虐浮于政,小国亦侈封峦文。

国山未禅岩山刻,上天帝言山出银。

天玺元年漆月朔,费雩行视华覈闻。

其年阳羡表石室,明年天纪纪功勋。

是时临平湖开石印发,一千二百八十符瑞何纷纭。

五稔青盖已入洛,三段残碣徒埋云。

独有皇休明,小篆妙入神。

此碑险劲复沈著,一洗东京软美气习追先秦。

历千五百有余载,自山转徙亲香芸。

筹思亭后几再砺,尊经阁下宜三熏。

如何岁在乙丑之皋月,嘻嘻出出起束缊。

圣人意盖诛矫诬,燔之俾与臣斯泯。

日余宰临津,善卷洞侧摩米囤。

今得此碑火前拓,犹识竹根钗股春潮纹。

惜哉如此笔,胡弗写皇坟。

诗题炯戒忽发慨,若令长在山谷今犹存。

形式: 古风

早行

东方犹未晞,残月挂高树。

客子夜不眠,呼童问前路。

山深蹊径幽,蔓草被清露。

跨水一桥横,疏星明古渡。

遥闻叱牛声,人在云深处。

形式: 古风

德安道中

尽日雨濛濛,人行翠霭中。

山峦迷向背,村舍误西东。

水近鱼虾足,楼寒鸟雀空。

岭南逢驿使,梅信已潜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