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瞻寄铁藤杖

随书初见一枝藤,入手方知锻鍊精。

远寄只缘怜我老,閒携常似共君行。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

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由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题为《苏子瞻寄铁藤杖》。诗中描绘了苏轼赠予的一枝铁制藤杖,不仅在外观上展现出匠人的精心锻造,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关怀。

首句“随书初见一枝藤”,以“书”字引出,仿佛从文字间初识这枝藤杖,点明了其来源。次句“入手方知锻鍊精”,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藤杖制作工艺的精湛,表达了对工匠技艺的高度赞赏。

接着,“远寄只缘怜我老”,揭示了藤杖赠送的深层原因——苏轼对张方平年岁已高的关怀与体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年长者的尊重与照顾。

“閒携常似共君行”,则进一步描绘了藤杖作为伴行之物的日常使用场景,无论是闲暇时的散步还是旅途中的陪伴,都显得格外贴心。这里不仅体现了实用价值,更蕴含了情感的交流与共享。

“静轩独倚身同瘦,小圃频游脚为轻”,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藤杖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在静谧的书房中,它如同主人的伴侣,共同面对岁月的流逝;在小园中漫步时,它减轻了行走的负担,让身心得以放松。这些细节描绘,使得藤杖的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丰富。

最后,“何日归舟上新洛,拄来河岸笑相迎”,展望未来,设想了两人再次相聚的场景。归舟、新洛、河岸、相迎,一系列意象串联起时空的转换与情感的延续,预示着友谊的永恒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铁藤杖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工艺之美,更深刻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与相互扶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友情的珍视,还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情怀与风骨。

收录诗词(307)

张方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斋偶书

祖录忘筌后,丹炉住火时。

浮生更无事,燕坐复何思。

暖日移棋局,寒风促酒卮。

世间安乐法,不独净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南原观田

日长春事动,田野膏脉轻。

草青布谷过,桑绿新蚕生。

雨足有酒色,社近闻鼓声。

牛羊暮归饱,舍中灯火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叔平少师见示知足吟谈宗旨也

昨日看公知足吟,寂然不动至人心。

视身无实元泡幻,观世皆空谩古今。

忽忽岁穷驹度隙,尘尘事过鸟遗音。

从来两个泥牛斗,一任相将入海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代祠部书院

上第西归即弃官,此人趣味亦堪怜。

风波常自庙堂起,云壑不随朝市迁。

野叟馈浆羞客气,山僧投拂悟尘缘。

青城山下空堂在,留入华阳续旧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