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精山

翠壁丹崖倚碧穹,一壶天地画图中。

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

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

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翠绿的山壁和红色的崖石依偎在蔚蓝的天空下,仿佛一幅镶嵌在壶中的天地画卷。
青鸾鸟虽然有路通往遥远的三座神山,但玉洞中却洁净无尘,让人忘却世间忧虑。
空荡的修炼室还留存着炼丹的遗迹,那灵泉水直通大海,显示出神秘的力量。
游人来到这里,应该会忘记返回,才开始感受到仙凡世界的巨大差异。

注释

翠壁:翠绿的山壁。
丹崖:红色的崖石。
碧穹:蔚蓝色的天空。
青鸾:神话中的神鸟。
三山:传说中的仙山。
玉洞:仙境中的洞府。
万虑:各种忧虑。
丹灶:炼丹的炉灶。
灵泉:具有灵性的泉水。
海波:大海的波涛。
忘返:忘记返回。
仙凡:神仙与凡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水画卷,以金精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崔与之眼中的仙境。首句"翠壁丹崖倚碧穹",形象地刻画了山崖的翠绿和丹红,犹如镶嵌在蓝天之下,显得生机勃勃又庄重华美。"一壶天地画图中"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整个山景比喻为壶中天地,暗示其深远与奇幻。

接下来的两句"青鸾有路三山远,玉洞无尘万虑空",通过青鸾这一神话生物和遥远的三山,表达了山中的超凡脱俗与宁静,以及洞穴的洁净无暇,消除了尘世的忧虑。"虚室尚留丹灶冷,灵泉直与海波通"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修行场所和清澈的泉水,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

最后两句"客游到此应忘返,始觉仙凡迥不同",点明了诗人认为,凡人若能至此,必会被这仙境般的景色所吸引,忘记返回尘世,从而体验到仙凡之间的巨大差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与超然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36)

崔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正之,谥清献,原籍宁都白鹿营(今江西省宁都县黄石镇营底村),幼年随父移居广东增城,《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其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绍熙四年(1193)进士。授浔州司法参军,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特授广西提点刑狱。嘉定中,权发遣扬州事、主管淮东安抚司公事,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端平元年(1234),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二年,除参知政事。三年,拜右承相兼枢密使。嘉熙三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著有《崔清献公集》

  • 字:正子
  • 号:菊坡
  • 籍贯:故《宋史》载其广州
  • 生卒年:1158~1239

相关古诗词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其一)

卿月高华照楚墟,澄清雅意见登车。

星分屯垒云中戍,风引艅艎塞下储。

十二聚民行惠政,三千议狱谨刑书。

最声烜赫流聪纩,圣诏今朝下玉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其三)

十年宦海任飘零,岂料光华伴使星。

落魄半生头已白,爬沙一见眼长青。

天涯明月方依树,淮上长风忽散萍。

别泪谁能效儿女,不堪官柳暗长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时漕大卿淮西检法(其二)

越山辉映绣衣鲜,屈指重来是几年。

濡辔按行方易地,追锋趣召已朝天。

步趋接武星辰上,献纳依光日月边。

到得中流须砥柱,功名事业要双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范漕赴召(其一)

汲古千寻绠,通今八面窗。

相逢俱气许,未语已心降。

分镇中边蜀,归途内外江。

禁城风雨夜,应念鹿门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