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深林茅屋隐渔樵,时有扁舟过石桥。
谁把客星入图画,晓风残月伴吹箫。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开篇“深林茅屋隐渔樵”即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深藏于自然之中的居所。"时有扁舟过石桥"则透露出偶尔有人或事打破这里的静谧,给人以期待。
接着“谁把客星入图画”一句,诗人似乎在质疑何人能够将那遥远的客星(可能指流浪者之星,即不固定之物)纳入画中。这个问题不仅是对绘画技艺的一种挑战,更隐含着诗人对于捕捉生命中不定性与自由精神的向往。
最后,“晓风残月伴吹箫”一句,诗人在清晨的微风和夜晚遗留的月光中,以箫声为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的向往。箫声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乐器的声音,还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构建和深远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物质纠缠、与自然合一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欲向江南采白蘋,杜鹃啼后已无春。
洞庭龙女云中降,手把双珠笑赠人。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插柳栽花便满林,午天蜂蝶晓天禽。
老来病损浑无力,报答春光只有心。
道过新丰沽酒楼,不须濯足故相酬。
华山仙伯徐思看,争遣时人识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