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二)

蒿蓬如人长,有子呼阿娘。

飘萧垂两鬓,日暮倚门傍。

儿行自空腹,儿归复空囊。

可怜拾遗穗,母子各哀肠。

孤孀自云苦,况乃无孤孀。

吁嗟兮老孀,行路皆感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寡妇的辛酸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与儿子相依为命的场景。开篇以“蒿蓬如人长”起兴,形象地描绘了老妇人的苍老形象,仿佛蒿蓬一样历经岁月的摧残。接着,“有子呼阿娘”一句,点明了她与儿子之间的亲情纽带,尽管生活困苦,但母子间的情感却显得格外珍贵。

“飘萧垂两鬓,日暮倚门傍”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老妇人在黄昏时分倚靠在门口等待儿子归来的孤独身影,风中飘扬的白发和疲惫的身躯,让人不禁心生怜悯。而“儿行自空腹,儿归复空囊”则揭示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即使儿子外出谋生,也难以给家庭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归家之时仍是两手空空。

“可怜拾遗穗,母子各哀肠”将画面推向高潮,通过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母子二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无奈,如同在荒野中寻找微不足道的粮食,内心充满了哀伤与痛苦。最后,“孤孀自云苦,况乃无孤孀”表达了老妇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周围同样处境的人们所面临的苦难。

“吁嗟兮老孀,行路皆感伤”作为结语,不仅表达了对老妇人遭遇的同情,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悲剧并非个例,而是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

过鸣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三)

感伤复感伤,糟糠不下堂。

断机犹可续,破镜无圆光。

孤儿在襁褓,枕块支空床。

凉月窥我牖,饥鼠穿我梁。

呱呱待成立,十指安得将。

吁嗟兮少寡,血泪沾衣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四)

衣裳常百结,母死儿孓立。

索米就邻炊,一日不再食。

道逢相识人,见儿有菜色。

欲赠无所将,与儿相对泣。

衰门况单丁,忍视此弱息。

吁嗟兮孤子,皇天为扶植。

形式: 古风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五)

扶植岂一端,老至思盖棺。

万事既非望,犹惜骸骨寒。

相呼他人子,安能久盘桓。

呻吟在床席,不如人士安。

投药或易效,感叹摧心肝。

吁嗟兮垂死,谁复蓄眼看。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其六)

蓄眼心如熏,幸遇尧舜君。

胡不力耕凿,康衢歌放勋。

岂有有虞弦,不被南风薰。

天地有所憾,群圣补救勤。

夙夜犹病诸,正谓常殷殷。

吁嗟兮薄俗,藉口于子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