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岁岁南山见寿星,百蛮回首奉威灵。
梨园法部兼胡部,玉辇长亭复短亭。
河鼓暗期随日转,马嵬恨血染尘腥。
西归重按凌波舞,故老相看但涕零。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事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之情。首句“岁岁南山见寿星”中,“寿星”即福祉之神,常象征吉庆,此处以“岁岁”二字强调时间的流逝与重复,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祝愿。
接着,“百蛮回首奉威灵”一句,通过设想百虫向寿星致敬的画面,传递出一种祥瑞之气,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力与神圣的崇拜。"梨园法部兼胡部"则是说宴会中的乐队既有汉族乐器,也有少数民族乐器,显示出当时文化的多元融合。
“玉辇长亭复短亭”描绘了宴会场所的宏伟与壮观,而“河鼓暗期随日转”则是说河边的鼓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些细节丰富了诗中的意境,增添了一份动感。
然而,诗人在“马嵬恨血染尘腥”一句中突然转向,讲述了历史上的悲剧——唐朝名将安史之乱,表现出对往昔战乱的哀叹与反思。这里的“马嵬”指的是马嵬坡,是安史之乱中的一处重要地点。
最后,“西归重按凌波舞,故老相看但涕零”两句,则是说诗人在宴会结束后,带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踏上归途,和旧友们依依惜别,只能相视而泣。这里,“西归”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而“故老相看但涕零”则是诗人对于无法挽留时光的无奈与悲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文化、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不详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含酸茹叹几伤神,呜咽交流忽满巾。
建业江山非故国,灞陵风雨又残春。
虞歌决别知亡楚,宴酒初酣待报秦。
欲断青天销积恨,月娥孀独更愁人。
雍门琴罢已浪浪,更上牛山半夕阳。
楚泽云迷千里目,蓟门歌断九回肠。
寒梅带雨飘离席,尺素停灯作报章。
湘水乾未终未尽,岂徒万点寄疏篁。
鸡人肃唱发章沟,汉殿重重虎戟稠。
綷羽欲栖温室树,金波先上结麟楼。
风来太液闻鸣鹤,雾卷银河见饮牛。
万国表章频奏瑞,手批天语思如流。
嘉木清阴接绮窗,谪仙风骨凛冰霜。
尧厨萐莆分珍膳,汉庙含桃和酪浆。
磴道神行通碣石,井干云构俯瑶光。
金釭璧月相辉映,兽口时飘侍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