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

古树被青藓,蟠溪作卧龙。

穷冬不蔽日,入夏却生风。

枝少禽难托,根空蚁聚封。

幸为斤斧弃,得老雪霜中。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古老的树木覆盖着青苔,如同蜿蜒的溪流变成静卧的龙。
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挡不住阳光,到了夏天又能带来凉风。
树枝稀疏,鸟儿难以栖息,树根空洞,蚂蚁聚集筑巢。
幸运的是,它被砍伐,得以在风雪中安度晚年。

注释

古树:指年代久远的大树。
蟠溪:盘绕如龙的溪流。
卧龙:形容溪流弯曲的样子像龙。
穷冬:严寒的冬季。
入夏:进入夏季。
禽:鸟类。
托:栖息。
根空:树根内部空洞。
蚁聚:蚂蚁聚集。
弃:被遗弃。
老雪霜:经受过风霜雪雨的老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树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和岁月沧桑的深刻感悟。

“古树被青藓,蟠溪作卧龙。”开篇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树与溪流交融的画面。古树被青苔所覆盖,其形态曲折,而溪水则如同卧龙一般蜿蜒曲折,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

“穷冬不蔽日,入夏却生风。”这两句诗表达了季节更迭与自然界的变化。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古树依然没有遮挡住阳光,而到了炎热的夏季,却能带来清凉的风,这不仅写出了自然的生机,也隐喻着生命的坚韧不拔。

“枝少禽难托,根空蚁聚封。”诗人通过古树的枝叶稀疏,难以供鸟儿栖息,以及根部虽空但蚂蚁仍旧聚集在此,表现了生态系统的微妙关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共同体的深刻认识。

“幸为斤斧弃,得老雪霜中。”最后两句表达了古树虽然历经风霜,但依然幸存于世,不被斧斧所弃。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最终在雪霜中得以安享晚年。这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写照,也是一种对于生命坚持与和谐共生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古树这一静态景象,展现了动态的自然界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57)

沈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秋

昨日午时秋,西风夜转头。

吹来溪外雨,藏却树间楼。

暝带栖鸦色,凉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鬓早飕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竹色

竹色留清睡,薰风昼一帘。

懒因人事少,病觉老颜添。

开槛临昏镜,齐书补坠签。

晚蝉声欲断,新月到虚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茅檐

茅檐夜雪晓开晴,自洗寒衣漉涧清。

如此过冬何不可,梅花休笑鬓星星。

形式: 七言绝句

食梅

儿时摘青梅,叶底寻弹丸。

所恨襟袖窄,不惮颊舌穿。

我年不自觉,以我齿尚完。

尝新试一荐,喉棘眉先攒。

岂味不悦口,岂老难强餐。

人生煎百忧,算梅未为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