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四明守黄侍郎辞延福(其二)

石床久矣卧云林,六十银丝两鬓侵。

海上浮杯心已息,掬溪容我窃棠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躺在山林中的石床上,两鬓斑白如银丝已经爬满。
在海上漂泊的心已经平静,我只想在溪边捡取一片棠阴,享受片刻宁静。

注释

石床:指山林中的石头床榻。
云林:形容山林幽深。
六十:指年龄。
银丝:比喻白发。
鬓侵:两鬓斑白渐多。
海上浮杯: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或心境。
心已息:心情平静,不再追求世俗。
掬溪:捧起溪水。
窃棠阴:私自享受棠树下的阴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的作品,题为《上四明守黄侍郎辞延福(其二)》。诗人以“石床久矣卧云林”起笔,描绘自己长久以来在山林中过着隐居生活,石床成为他的栖息之地,暗示了他对尘世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接下来,“六十银丝两鬓侵”一句,通过描述自己年事已高,双鬓斑白,流露出岁月流转的感慨。

“海上浮杯心已息”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淡然态度,他把人生比作海上漂泊的杯子,内心已经平静如止水,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掬溪容我窃棠阴”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向往的宁静生活,他希望能静静地在溪边享受棠树下的阴凉,过着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俗、淡泊名利的禅意,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上四明守黄侍郎辞延福(其一)

雨化仁陶德愈馨,如春物物自生成。

昔年秀水曾观政,却与鄞江一样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千人座

苍厓险处坦然平,万指曾来此听经。

若谓生公消息远,一声啼鸟共谁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壬戌登雪窦.锦镜

池面溶溶水照空,春风花影落青铜。

倚栏拟作机头看,已堕阿师圈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大义庵主

山根旋缚尖头屋,溪上新开数亩田。

老矣不能重展手,倚筇凝目送寒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