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

元老留司卧雒阳,谏官通理辍鸳行。

仲宣旧佐红莲幕,裴度新开绿野堂。

几处古碑停马读,到时春笋约僧尝。

香山居士真容在,为我公馀奠一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元老担任留守职务闲居洛阳,谏官停止了同行的雅集。
像王粲曾效力于红莲幕府,裴度新建了绿野堂。
在多处古碑前停下马阅读,约定春天竹笋与僧人共享。
香山居士的真容犹在眼前,为我在公务之余敬上一杯酒。

注释

元老:指德高望重的官员。
留司:留守官署。
雒阳:洛阳的古称。
谏官:负责向君主进谏的官员。
鸳行:指朝臣间的交往活动。
仲宣:王粲的字,三国时期文学家。
红莲幕:古代官署名,比喻显赫的职位。
裴度:唐代宰相,以直言敢谏闻名。
绿野堂:裴度的别号,寓指他的居所。
古碑:历史悠久的石碑。
停马读:停下马匹,专注阅读碑文。
春笋:春季新出的竹笋。
僧:僧侣。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号,唐朝诗人。
真容:真实的形象或画像。
公馀:公务之余。
奠一觞:斟满一杯酒表示敬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创作的,名为《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古迹的怀念之情。

“元老留司卧雒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元老级别官员留守在洛阳城中的景象描绘,通过“卧”字传递出一种稳重与安静。“谏官通理辍鸳行”,则是在赞美刘司谏的才华和品格,能够明白事理,就像辩士辍鸳那样能言善辨。

“仲宣旧佐红莲幕”,这里提到的仲宣是指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仲宣,其“红莲幕”则是其生前居所的美丽景色,借以表达诗人对古代名士生活的向往。“裴度新开绿野堂”,裴度可能是当时的人物,通过新建的“绿野堂”来赞扬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几处古碑停马读”,诗中多次提到古碑,是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和怀旧之情。每遇到这些古迹,都会驻足细赏,感受历史的沉淀。“到时春笋约僧尝”,则是在描绘出游时与僧侣一同品尝春天新长出的竹笋,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

“香山居士真容在,为我公馀奠一觞”,这里的香山居士可能是指一位隐逸之士,其“真容”即是其本真的面貌,未受外界扰乱。诗人通过他为自己斟酌美酒一杯,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态和文学家的才华,更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送巡抚侍读吕司谏

三十军城百万家,侍臣分命走轺车。

长春殿里承丹诏,乙夜书边别翠华。

驻马祇教看垄麦,忧民无暇醉溪花。

归朝旧友如相问,为道山中学种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江州孙膳部归阙兼寄承旨侍郎

九江为郡鬓成霜,淮海相逢共黯伤。

放逐翰林同李白,蹉跎郎署是冯唐。

才名各负诗千首,离别无辞酒一觞。

归见鳌头如借问,为言枨也减刚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严判官归滁州

永阳谪宦鬓成华,唯有宾从最可誇。

文学东堂进士第,风流南国相公家。

移官我未归丹禁,回棹君今指白沙。

滁上淹翔虽已久,寺楼山色对琅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宋澥处士之长安

簪笏盈门独纫兰,卧龙潜在八龙间。

鸰原任说朝贤贵,鹤氅惟称处士闲。

静按仙经烧大药,狂挨僧壁画遥山。

老郎见作归休计,分取圭峰并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