葺东斋

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宵眠不择安,鼻息若炊釜。

儿孙喜相告,定省便蚤莫。

我生溪山间,弱冠衡茅住。

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

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的房子像燕子窝,每年添上新泥土。
虽然泥土多时能保持清洁,但老屋终究难以坚固。
更何况这并非我真正的家,只是暂时躲避风雨的地方。
书本换上新的帘幕,桌椅也移到旧的位置。
夜晚睡觉不再挑剔安稳,呼吸声粗重如锅灶。
儿孙们欢喜地分享,早晚问候变得频繁。
我生于山水之间,二十岁时就住在简陋的茅草屋。
自出生就没有华丽的居所,但到哪里都能找到乐趣。
遗憾的是没有财富,无法偿还地主的土地。
年老后只能听天由命,难道就没有容身之处吗?

注释

敝屋:破旧的房子。
燕巢:比喻简陋的住所。
添泥土:逐年增建修补。
终难固:难以长久稳固。
聊尔:姑且如此。
图书易新幌:更换书卷的帘幕。
几杖:桌椅。
宵眠:夜晚睡眠。
炊釜:烧火做饭的锅。
定省:早晚问候。
衡茅:简陋的茅草屋。
辄成趣:总能找到乐趣。
囊金:大量的金钱。
地主:拥有土地的人。
投老:年老时。
著身:安身立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葺东斋》,诗人以自述的方式,描绘了他居住的简陋东斋的状况。"敝屋如燕巢"形象地比喻房屋破旧,犹如燕子的巢穴,每年都要添加泥土修缮,但因年久失修,始终难以坚固。诗人强调这不是他理想的居所,只是为了避风雨而暂居。他提到图书更换了新的帘幕,家具也随时间移动,夜晚睡觉时连安稳的床铺都找不到,只能凑合,鼻息声粗重如锅灶燃烧。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朴素态度,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自得其乐,认为在山水之间的生活自有其趣味。他遗憾没有足够的财富,无法偿还地主,只能听天由命,感叹人生无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葺居五首(其五)

东南皆民居,屋败如龉齿。

一完诚未能,缀葺聊且尔。

内修晨夜虞,外结比邻喜。

无心本何营,生理未免此。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葺居五首(其四)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形式: 古风

葺居五首(其三)

竹林失蕃养,春笋日琐细。

草蔓半萦缠,樗栎互亏蔽。

已令具刀镰,稍俟秋霜厉。

欲成林下饮,更种园东地。

形式: 古风

葺居五首(其二)

庭方止数寻,风月所从入。

百年养毒树,攒芒比刀戟。

伐之念生久,不伐愁跣足。

且复为人谋,庖椹利朝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