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密通幽境,横桥逐涧斜。
阴崖耸圭壁,古蔓引龙蛇。
寺僻虚僧磬,亭荒足兔罝。
紫微今不见,著意采黄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幽静的自然景象和古老寺院的氛围。开篇“竹密通幽境,横桥逐涧斜”写出了竹林浓密、桥梁曲折的小溪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隐秘而又宁静的地方。
“阴崖耸圭壁,古蔓引龙蛇”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崖的雄伟和古老植物攀附其上的壮观景象。这里的“古蔓”指的是长久生长的藤蔓,它们像龙蛇一样盘旋在山石之间,增添了一份野趣和历史感。
接下来的“寺僻虚僧磬,亭荒足兔罝”则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寺庙以及废弃的亭台。这里的“寺僻”表明这个寺院远离尘世,而“虚僧磬”则是对空寂寺院中可能仅有的僧人的生动刻画。至于“亭荒足兔罝”,则展示了亭子因无人照料而逐渐荒废,连兔子也能在此安然居住。
最后,“紫微今不见,著意采黄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个美好景象的怀念之情。紫微星是古代帝王所居的星宿,现在却看不到了,这可能隐喻着一种失落或哀伤。而“著意采黄花”则是诗人在这种情感中,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不忘在自然中寻找美好的瞬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古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历史之沉淀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不详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
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
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忆昔持风宪,防微意独深。
一时经国虑,千载爱君心。
坤道存终始,乾纲正古今。
当时人物尽,惆怅独知音。
已矣东门路,空悲未尽情。
交亲踰四纪,忧患共平生。
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泪横。
蜀山千万叠,何处是佳城。
卢杞奸邪四海忧,相君邦国自同休。
分符朝去云中阙,开府南来江上州。
百尺楼高瞻故国,九华山色倚晴眸。
定知直道传千古,杜牧文章在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