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铦上人二首(其二)

孰知苾刍流,而能建安作。

灯檠味隽永,曾不带葵藿。

已撞禅月钟,请振普化铎。

从伊哑羊呼,高厚中沃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谁能了解比丘们的修行,却能创作出安逸的作品。
他们的禅灯滋味深长,从未沾染世俗的欲望。
已经敲响了禅定的月亮钟声,请求振动普及教化的法铃。
他们的声音如同哑羊呼唤,深沉而充满智慧。

注释

孰:谁。
知:了解。
苾刍:比丘(佛教僧侣)。
流:修行。
建安作:创作出作品。
灯檠:禅灯。
味:滋味。
隽永:深远持久。
曾:曾经。
不带:未沾染。
葵藿:比喻世俗的欲望。
撞:敲击。
禅月钟:禅定的月亮钟声。
请:请求。
振:振动。
普化铎:普及教化的法铃。
伊哑羊:哑羊。
呼:呼唤。
高厚:深沉。
沃若:丰富、充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镈的作品,名为《次韵酬铦上人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教文化和禅宗修行的一种深刻理解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孰知苾刍流”,这里的“苾刍”指的是佛教僧侣,"流"则有流传、流布之意。整句话暗示着对佛法的传播与了解。

“而能建安作”,"建安"可能指的是某个寺院或是禅房,而"作"则表明诗人参与了这方面的创造或者修建活动,体现出诗人的宗教情怀。

“灯檠味隽永”,"灯檠"即为照明用的器具,这里用来比喻佛法的光芒。"味隽永"则表达了一种对这种光芒深刻体验和持续感受的情状。

“曾不带葵藿”,这里的"葵藿"指的是杂草,"曾不带"意味着诗人在修行过程中,能够超脱世俗之物,不为外界所牵绊。

接下来的几句:“已撞禅月钟,请振普化铎。从伊哑羊呼,高厚中沃若。”这里的“禅月钟”和“普化铎”都是佛教中的法器,用来表达宗教仪式的声音。"哑羊呼"可能是比喻声音的宏大,而"高厚中沃若"则形容一种深邃、丰沛且充实的情感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用具和修行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深远,以及对于禅学的理解和向往。诗中运用的意象和词汇都极富有佛教色彩,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清脆的钟声,感受到那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情怀。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次韵酬铦上人二首(其一)

修客衣襜如,喔咿守阍傍。

闻閒掩耳避,令人忆柴桑。

铦乎问水滨,其道尊空王。

坐来薝卜林,不闻有别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汎星槎

鼻祖寻河源,织女喜停机。

我不愿上天,湖中亦忘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池上次潘茂洪韵

水禽花底静藏头,识我青蘋欲暮愁。

三十六陂焉用许,一航冲岸柳丝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池边二绝(其二)

浅侧荷盘绿尚新,一蛙危坐压荷唇。

定知不发穷愁叹,背缕丹金踏水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