汎星槎

鼻祖寻河源,织女喜停机。

我不愿上天,湖中亦忘归。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鼻祖追寻黄河的源头,织女欢喜停止了织布的工作。
我并不向往升天,即使在湖边也忘记回家。

注释

鼻祖:指传说中的黄帝,被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探索者。
寻:寻找。
河源:黄河的源头。
织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以纺织闻名。
喜:欢喜。
停机:停下织布的工作。
我:诗人自己。
不愿:不愿意。
上天:升天,这里可能指成仙或死后升入天堂。
湖中:湖边。
忘归:忘记回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迷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鼻祖寻河源”一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古代圣贤的追求比作探索河流的源头,寄寓诗人对真理和知识的渴望。同时,“鼻祖”也可能暗示着对远古时代的向往,那个时候的人们更为纯朴和简单。

“织女喜停机”则是从传说中汲取素材,指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织女因为与牛郎相爱而放弃了天上的职责。这里的“停机”,不仅意味着织女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也象征着诗人对于自由和平凡生活的追求。

“我不愿上天”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留恋以及对超脱尘世、达到某种精神层面的不屑。这里的“上天”,既可以理解为返回神仙的境界,也可以视作超越现实世界,达到一种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最后,“湖中亦忘归”则是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紧密相连,将自己置于湖光山色之中,实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这里的“忘归”,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放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神话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和隐逸生态的向往,同时也彰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在的心境。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池上次潘茂洪韵

水禽花底静藏头,识我青蘋欲暮愁。

三十六陂焉用许,一航冲岸柳丝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池边二绝(其二)

浅侧荷盘绿尚新,一蛙危坐压荷唇。

定知不发穷愁叹,背缕丹金踏水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约周希稷游湖上园

句法参同李翰林,风流依约谢宣城。

放怀应喜醉三日,听曲知无误一声。

箬叶露方高石室,桂枝香谱度银笙。

西清东观迟归去,相就盘跚勃窣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自广岩避暑西庵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

士女蜂蚁来,蟠香散经帙。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

蔬饭有馀饱,徐行纵閒逸。

邻庵亦窈深,绿杉间疏密。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

风床捲青簟,露井放寒繂。

藕花杂蒲稍,芳气远如一。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率。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

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