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思考。开篇“行止每依人,人皆笑我拙”,表现出诗人在行动上总是依赖某个亲近的人,这种行为常被他人所嘲笑,认为他过于拘谨或者不够独立。但诗人并不在乎这些议论,因为他与这位朋友的交情由来已久,不愿意轻易放弃。
“纵君得显荣,亦耻事谀悦”,即使朋友获得了显赫的荣耀,诗人也认为那样的成功带有阿谀奉承之辱,这种功名并非真正值得骄傲的事。接着“人情苦好乖,会少常多别”表达了对人世间情感易变的感慨,人们聚首时难免会产生误解,导致感情疏远。
然而,“而我独与君,初不易生灭”,诗人强调自己与这位朋友的情谊不同,它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生改变或消亡。这种情谊就像“相亲如一体”一样紧密,而且在面对世事的冷暖时,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动摇。
最后,“但我常自暇,而君力常竭”,诗人反省自己有时候会感到空闲无用,而朋友却总是全力以赴;“若以此比方,孰优还若劣”则是在比较这种情况下,到底是哪一种生活态度更为理想。这里诗人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却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人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纯粹、坚贞关系的重视,以及面对世事变化时内心的坚定与选择。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世界的描绘,也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